中国式管理

发表于2006-01-06     944人浏览     5人跟帖     总热度:10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06-01-06   |  只看该作者      

2

怎样因应中国人的特性来管理
一、中国人对管理的态度
  态度之一:你不能管我。
  地方认为政府管得太多;基层认为中层管得太多;中层又认为高层管得太多。可见,基本的观念就是:“拜托了,少管一点”,你不能管他。你管他,他会气死你。
  态度之二:你不能不理我
  你不理我,我就没有面子。你为什么不理我?你应该理我才对。
二、中国人充分的自主精神
  中国人过分自作主张――妈妈让孩子去买万金油,小孩子却买回了绿油精。妈妈说:“我不是让你买万金油吗?”小孩子回答说:“万金油已经不流行了,人家都在买绿油精。”他会自己做主张。
  在管理上,要让员工感到:计划我有份,考核我有份,执行我有份。从计划、执行到考核,都有我的份。
  中国人善于参与,不参与就没有面子。因此,我们要把这种自主精神利用在管理上。即:成功带给我快乐,失败会使我难过。这样,就会变为一个整体感:荣辱与共。
  按照中国的民族性,参与管理的意愿相当好,可是做法不太一样。中国人很想参与,但是又不敢参与,这点要突破,要让他们很自然的参与。要让所有员工都感受到:老板很重视他,公司的事情都会让他参与,他就是一种荣辱与共的感觉。
  中国是一个相当感性的民族,除了理性以外,还要充分重视他感性的部分。
三、安人之道
  管理的目的,就是一个“安“字。
  有人认为:“利润很重要。”管理是要追求利润,这在中国人是不必多讲的。我们唯一的利润,要考虑会不会使我们安,这才重要。有的利润会使我们安,有的利润会使我们不安,使人不安的钱,我们不要赚,要赚使我们安的的利润,这是我们讲“安“的真正目的。
  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一个人先把自己管好,然后使跟你在一起的人都感到很安,你的管理就上轨道了。建议管理不要太严,太严部属不安;也不要太松,太松你自己不安。
  如何在使大家都安的程度里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呢?
  孔子说:“安无群”――如果安的话,就不会内乱和内斗;
  老子说:“人,很渴望得到安定”偏偏人又得不到安定;
  荀子说:“人,最贵的就是生,人最乐的就是安,只有安才乐”;
  所以,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安人,这是中国式管理最大的特色。
  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经济的层面,也有非经济的层面。经济层面容易控制,而非经济层面却非常复杂,如社会风气和文化等。
  所谓安,就是全面的提高品质。
四、企业经营的目标
  衡量一个人肯干与否的标准,包括四个层面:(1)能干(2)肯干(3)忠诚(4)持久
  不安有五种情况,就要用五种方法,使其不安变为安。
  1、不会做的时候。技能不足、技术不佳、过程不明了、标准不确定。方法是教他。
  2、会做而不做时,待遇低、工作多、同仁相处不愉快,方法是知他。
  3、会做、肯做而不敢做时。怕做错了骂他。方法是原谅他。
  4、会做、肯做、敢做而不多做时,怕越过自己的份内,方法是信他。
  5、做错了事时,怕背后对他不利,方法是用他。
  安,叫做大家好。员工好,股东好,顾客好,社会大众也好,这就是大家好,大家好,就是真正的安。安包括的范围相当广,也是我们做一切决定的标准,归纳起来就是企业的安人之道。
  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适当的关怀;
  (2)真诚的服务;
  (3)合理的待遇;
  (4)安定的保障;
  (5)适当地工作;
  (6)相当的尊重;
  (7)合适的升迁。
  安定的总结就是“爱人如己”。
  1、要消除人我之间,不要说“我”,要说“我们”。
  2、不要在自私的功利上做打算。一个人越会算,最后就变成越不会算。人们常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但是还应该再加上句话:“人一自私,也天诛地灭”。
  公司要使员工:身体健康、内心愉快、生活有保障、工作有能力,这样,管理才会上轨道。要让每一个工作成员,跟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断层,结果还是公司倒霉。所以要顾及到员工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员工和公司结成一体,变成一家人。

 发表于2006-01-06   |  只看该作者      

3

到底怎样才能安人
  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很大。实际上,中国人读不读《易经》关系不大,因为我们在小孩子3-6岁的时候,就已经灌入了《易经》的思想,而且已经把《易经》中一些高深的道理变成浅显通俗的话在家庭里流通。
  《易经》解释两个不同的意义。
  1、不易(形而上)是不变的,世界上有许多不变的真理,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潮水会进会退等。
  2、变易(形而下)是瞬息万变的。
  世界上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这就叫易。易是变,不易还是变,叫做变中不易,这就是一切一切都在变,但是有一种东西不变,这个东西就是“变”,只有“变”是不变的,其他的一切都变。不过有长期、短期而已。长期不变的就是不易,即经;瞬息万变,经常在变能叫做权,所以,有经有权。  我们讲管理,要注意道理是不变的,而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比如说怎样才能安?这就是变化无穷。
一、合理化管理
  管理有绝对部分,也有相对的部分,绝对的部分叫经,相对的部分权,也就是原则不变,方式可变。
  从事管理的人要记住;安人的目的是不能变的,不管什么环境都要使他安,但是环境在变,所以方法就要跟着时代改变,安人的目的不变,叫常;安人的方法要变,叫变。所以要有常有变。常的部分又叫经,变的部分又叫权,所以管理又从安人之道引伸出一个“经权之道”。
  中国式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可是在合理化之外,还要注意安人,我们叫做人性化管理,中国人最讲“仁”和“义”。“仁”是安人之道,就是用仁心去安人;“义”是经权之道,就是恰到好处,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恰到好处”。
  经权的法则:时中。(此时此地最合适的决策)
  1、不可墨守陈规――过去有效的方法,现在不一定有效。
  2、应该力争上游――不进则退,要不断求取上进。
  不断的求取上进和不墨守陈规,才是管理者应有想法。
  这样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点:取经用宏――牢牢记住紧要原则,进行普遍的应用。
  第二点:折衷致当――折衷不是取中点,而是取合理的部分,要折衷到合理的地步。
  第三点:因时制宜――时间变了方法就要变,与时俱进,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甚至走在时代的前面。
  平常要按照常规做事情,叫做守经,非常时期,就要有突破性的做法,叫做权变。
二、经权的要义
  1、中国人太聪明,又喜欢取巧,所以必须有经才敢授权。
  2、经不可屡变,要使大家明了,以建立常道的共识。
  3、各阶层应坚守的原则叫经,可变通的部分叫权。
  4、经权都是动态的,必须平日多多默契。
三、管理的守经达权
  要使中国人敢授权,就要使部属做到内方外圆或内圆外方。
  方=基本原则,是不可变的部分。圆=应该有弹性的部分。
  权的后面往往要一个“限”字,就是“权限”,这说明,权是有一定限度的。掌握某种权力,都不可超越界限。
  每一个人,碰到一件事情,每一件事要想:这是不是在我的权限范围之内可以改变的?如果可以,我才斟酌去改变,如果不可以,要向上面去请求。只有养成这种习惯上司才敢授权。
四、无可无不可
  孔子说:“无可无不可”。

 发表于2006-01-06   |  只看该作者      

4

经权配合怎样才能合理
  管理要不要制度化?管理要不要求新求变?什么事都求新求变,怎样维持制度?如果一切讲制度,那又怎样求新求变?这就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制度是管别人的,而管不了他自己。
一、中国人最喜欢合理化管理
  管理就是管得合理。管得合理,人们就接受;管得不合理,人们就会抗拒。
  中国人有时候不要你管,但有时候却又希望你管。当他有信心、有把握时不要你管,当他做得不好、有困难时,又希望你管。这要看需要而定。
  管得太早,他听不进去;管得太晚,是马后炮;管得太多,他不高兴,而完全不管,他就会乱来。
  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合理的事情,大家终究会接受;如果不合理,大家就要抗拒,这就是适中。
  企业内外环境在不断的变迁,我们的决策也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才能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达到目标。
二、到底什么叫合理
  中国人最喜欢讲道理,但是,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最难,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西,他又说东。
  中国5000年的资料非常丰富,顺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理由。
  道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中国人喜欢比大小。如果听到一句说他错了的话,他会问:“谁说的?”如果说他的错的人职位比他高,他就不讲话(实际上是申诉);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与他平等,他就会说:“好好好,我错了难道你就没有错?”(我难看,也让你难看)。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比他低,那人就彻底倒霉了(一脚把他踩到底)。
  不合理是抗拒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不和谐,就是因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协调内部纠纷,促成各方面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制度合理化验室。中国式管理不但要有制度,而且制度要常常修订,使之保持合理。外界也是如此,同业的竞争如果是合理的,就是良性公平竞争;如果不合理,就是恶性竞争,一旦走上恶性竞争,就会两败俱伤。
  所谓合理不合理,要看在什么地方,在这里合理,在那里就不一定合理,合理不应该用主观来认定。
  主管说了就合理?(不一定)训练出来的员工会有勇无谋。
  老板说了就合理?(不一定)太霸道、太专制,结果人才跑掉了,留下的统统是奴才。
  专家说了就合理?(不一定)专家有真的有假的,而且专家有时也会骗人。
  员工说了就合理?(不一定)员工的要求无止境,永远不会完全满意。
  因此,该讲的话,要表达到合理的地步,而不是谁说了才合理的总是合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什么叫做合理。例如绩儿评评估,绩效评估绩效评估要包括三个基本因素:
  (1)评估的基准;
  (2)责任的归属;
  (3)有儿而落实的追踪考核。
  这三点都要用科学的方法。可见,中国式管理并不排斥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工具,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高阶层主管经营理念要合理化。尽量保持客观,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协调各部门的立场,这样才能逐渐合理化。
  中国人最好采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替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总是这样就会比较合理。因为,我们讨厌;我们喜欢的人,人家多半也喜欢。所以,将心比心,建立一个良好而立体的人际关系,你我他、上下左右都要考虑到。我们要用合理的方法和正当的途径,得到对立心理的认同。
  任何事物都有先天的矛盾性、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科学的方法是客观的,而使用方法的人是主观的。对物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则用将心比心的方法较好。
  中国式管理,可以用“关心、休谅”来形容,即上对下要关心,下对上才能体谅。管理者将心比心,要把握四个原则:
  (1)凡是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事情,尽量去做;
  (2)凡是对别人有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3)对别有的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4)损害自己,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做。
三、员工自动自发的三进程
  自助自立自主
  让员工帮助他自己,从给他责任开始,让他提问题,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自己尽到责任,当他能够把自己的责任做好以后,再让他自主。自立的目的,是让他有信心。他自己做的很好时,才给他相当的自由,让他自己去发展,走上自主管理。
  主管始终不放手让部属去发挥,部属就永远长不大。然而,主管一下子就放手,部属就会摔跤。因此要慢地放手。
  主管要做到以下三点:
  (1)适时支援
  (2)尽量鼓励
  (3)表示感谢。

 发表于2006-01-06   |  只看该作者      

5

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是什么
  “M”代表很多意义,其中:中庸、人性、管理统统在里面。
  创造M理论不是要与西方面的X理论和Y理论相对抗,而是在中国人的文化、民族性里面,的确存在着M理论。
一、X理论和Y理论的简介
  X理论

 发表于2006-01-06   |  只看该作者      

6

看开而非看破
  A单位主管出缺,王甲、李乙、张丙都有意争取这一职位。
  但是,他们心里有数:争得不剧烈,显得没有什麽力量;争得太剧烈,反而引起决定者论关系,谈实力,三位都差不多,可以说难分上下。主管缺只有一个,争来争去,很明显是一胜两败。
  王甲、李乙、张丙都无意跳槽,用不著孤注一掷。所以他们不的而同,采取「不争之争」的策略。既然没有获胜的绝对把握,又不愿意争不到就离职他去,乾脆用「不争」来「争」,看看结果如何。
  不久,李乙获得晋升,狠高兴地走马上任。王甲,张丙落选,难免闷闷不乐。
  老板做得根漂亮,分别安慰玉甲和张丙,说是「原本要升你的,不料有一些流言,才临时改变」,希望「不要灰心」,并且承诺「只要好好工作,以後机会还根多,一定不会忘记」。
  王甲和张丙的反应有一些不同。王甲微笑地回答:「升不上去没关系,我会好好工作,以後还请多多提拔。」张丙则显然狠不服气,愤慨地说:「升不上去没有关系,我会好好工作。不过平白遭受流言的伤害,我实在不甘心,希望能够彻查,以明是非。」
  如果您是老板,对王甲、张丙的印象如何?以後真的有机会,会优先考虑王甲,还是张丙?
  主管出缺的原因狠多,归纳起来,也不外乎下述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强势的升迁型。老板非常贪识他,让他晋升,也让他安排继任人选。在这种情况下,王甲、李乙、张丙根本用不著争,因为没有争的机会,只有看平日和主管的关系,够不够让他把自己安排上去。第二种是弱势的升迁型。老板让他晋升,也问他谁来继任?但是,只接受他的推荐,不一定如他的意。甚至他自己量力,根本就不推荐。还有一种是空白的出缺型。包括原任主管平调或离职,退休或死亡,以及新增单位的主管。有如一片空白,所以引起抢夺位置的竞争。
  部属最好有机会追随强势的主管,只要尽力而为,好好协助他,便可以「同登龙门」,这是最有效的升迁途径,不需要经过激烈的混战。然而,强势主管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求不到机会,一点办法也没有。同时强势主管多半要求严格而且丝毫不荀,追随这样的主管,升得快死得也快。升不上去又让他有不好
的印象,那就更加倒楣。遇到弱势主管,部属得不到强而有力的支持,也狠难在主管晋升的时候,获得顺理成章的升迁。但是,在背景不够强的环境中,才能够真正磨练自己,使自己更加机警与稳健,就算必须竞争才有升迁的机会,也是成败操之在我,总是值得自豪的。
  主管平调或退休,多半是可以预儿的。退休的年龄,为有关人员共同注目的焦点。干调的主管,则是专长不合的一种迁移,明眼人看得相当清楚。这两种情况,必须及早准备,届时瓜熟蒂落,自然成功。
  死亡出缺,通常称为死缺。怕是怕,还是要当,搬一搬座位,改一改风水,便可以心安理得。主管离职,接的人是谁?顿觉阴谋家露出真面目。其实,表面上是死亡或离职引起混乱的战争,实际上有心人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决一死战了。至於新增单位的主管,我们如果想得长远一些,也不难看出「先有人动脑筋,千呼万唤才增设出来」的不易之理。
  不论那一类型,不管什麽情况,在决定的关键时刻,都免不了一番争夺。尽管不争之争老早已经开始,最後关头,总是明显化而白热化,最少也要让老阅对自己加以考虑,才算真正达到「不争之争」的目的。老板可能速战速快,理由是「夜长梦多」,愈拖问题愈多,愈不容易摆平;何况主管职位空得太久,势必耽误要事。老板也可能采取拖延的策略,理由是「冷却一下」,大家才不会闹情绪;就算摆不平,至少也表示已经尽力在摆平。
  这两种理由,都有道理,也都很牵强。可见理由是人编出来的,自己相信,那就是道理。重要的是决定,锅盖得再紧密,终究要掀开来。竞争的人不止一位,结果总是一家欢乐几家愁。老板决定之後,对新任主管要激励一番口让他好好表现。对落选者安慰的话,当然一则要找出理由,再则要给他希望,所以说来说去,离不阁「原本要升你的」、「以後还有机会」。落选的人,当然不可能恼羞成怒,除非他愤而辞职。「升不上去没关系」便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惯用语,并不代表真正的心意。倒是下面接著说出来的话,可能发自内心,构成自己未来发展的助力或阻力。
  王甲微笑地说:「我会好好工作,以後还请多多提拔。」这种「看得开」的态度,必然对他将来的升迁,带来良好的契机。因为老板听了,会觉得他很善於领会老阅的话意,也能够体谅老板的心意,因而对他产生歉意。以後有机会,自然优先考虑王甲。
  张丙愤慨地说:「平白遭受流言,实在不甘心。希望彻查是非,以明事实。」听起来很有道理,也是「不要让自己的权利睡著了」的一种表现。但是,老板会觉得他根本听不懂自己的话意,把安慰的藉口当做是真的。如果听懂自己所说的,不过是一种藉口,却坚持要彻查,那就是不够体谅的态度。
  老板可能口头答应他一定查明,心里则好笑得很,转而庆幸自己没有升错人,暗中告诫目己,此君「看不开」,最好不要招惹他。
  看开并非看破,看不开却必然看不破。我国的云门禅师说过这麽一句话:「日日是好日」,便是看

xvbw

山东  | 路桥市政

8 关注

88 粉丝

219 发帖

216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