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世界遗产的廊桥

发表于2006-01-10     18385人浏览     40人跟帖     总热度:11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06-01-10   |  只看该作者      

2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有木拱、石拱和平木之分。木拱廊桥也叫木构叠梁式贯木拱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在桥体上根本找不到一枚铁钉,形似彩虹,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泰顺现存桥累共计958座,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的姐妹桥、三魁的薛宅桥、仙稔的仙居桥、筱村的文兴桥、三条桥。

 发表于2006-01-10   |  只看该作者      

5

毓文桥
毓文桥位于洲岭乡洲边村水尾,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系石拱木廊桥,三层楼阁式,廊屋七间,内设扶梯,重檐歇山顶,屋脊中有葫芦顶,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溶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和泰顺其他桥不同的是,毓文桥两边不是用木板测封,而是做工精细的格子木雕,从桥的侧面一眼就能看到桥内游玩的人们。

 发表于2006-01-10   |  只看该作者      

11

明万历己卯年(1579),三魁一带突降罕见的大暴雨,山洪怒奔而下,时“锦溪、戬州、三官宫三桥同圮”。薛宅锦溪桥被毁后,一时两岸过往受阻,极为不便。迫于建桥经费无所出,族人遂建小桥于宗祠前,以便通往。而原锦溪桥旧址东畔则为龟岩(张宅村)张氏所购,成为张氏之地。薛氏没料到,旧桥东畔成为张氏之地为以后建桥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清乾隆己未年(1739),薛氏族人准备在原锦溪桥旧址建造蜈蚣桥(木拱桥),“张惑青囊之说坚阻”。据说,张宅从风水来说是龟蛇之地,但此二物是怕蜈蚣的。所以张氏族人听说薛宅要建蜈蚣桥,当然是要力加阻拦。原锦溪桥东畔旧址早时已卖于张氏,现张氏不肯答应在此建桥,薛氏族人也是没有办法可想,不得已将桥建在一个叫小坑的地方。但是此处风强水急,材木难固。此处设桥,不是长久之计。后来,张氏将锦溪桥旧址东畔转卖于林氏。不久,薛氏又从林氏手中将地买了回来。从异姓手中买回锦溪桥旧址,薛氏族人心中吃了定心丸,“复旧之心益坚!”
咸丰六年(1856),薛氏家族再次准备兴建蜈蚣桥,并得到了当地大户邱光清、苏佩铭、张永操等人的支持,出资捐助。八月十五起工这天,龟岩张氏复执青囊之说横加坚阻。雪溪望族胡氏家族胡东伟出面劝解,最终还是无济于事。龟岩张氏以薛氏越界建桥为由告至官府,“县令兴受贿,差封木石”,不准建桥。薛氏造桥得到附近很多家族的支持,“武洋上村及邻近各处工来

 发表于2006-01-10   |  只看该作者      

14

仙居廊桥
踏上泰顺著名古道“温州大路”罗阳至仙居的一段,沿途可看到许多具有深厚内涵的文物。仙居清代文人张天树曾作一首瑰丽的长诗描绘古道景物,题为《仙陵古意》,诗云:“罗山日暖春花吐,迎春门接仙源路。三阳过处是石亭,杨柳湾深锁烟雾。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松林隐隐隔烟村,此中应有高人住……”。
“三阳过处是石亭”,端庄浑朴的石亭伫立在山间距今已有480多年,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过了石亭,沿着逶迤陡峻的石阶山道往下行,沿途风景美不胜收。“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句中的“飞虹”就是遐迩闻名的仙居桥了。仙居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现桥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系泰顺现存廊桥中历史最长、跨径最大的一座木拱桥。
“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

 发表于2006-01-10   |  只看该作者      

17

文兴桥,位于筱村镇坑边村,系贯木拱廊桥,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离水面高11.5米。这是一座木制拱桥,粗看起来和其它我们见过的廊桥没有什么区别,当你仔细再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之处,通常廊桥的中部都是水平的,而这座廊桥的中间部分却是倾斜的。奇怪的是河的两岸并不是高度不等,桥上的建筑也并不歪斜,因此只能说桥在建设的时候就是倾斜的,甚至可能是建造者故意要这样做。传说是当年建桥的时候,请来了两位工匠,分别从两岸同时建造。两位工匠互相不服气,各自按照自己的主意建,最后合拢的时候才发现两边的高度不一样,这时也不可能拆了重建,只好把中间部分建成倾斜的。虽然故事有点寓言的意味,不过在看够了以对称为理念的古代建筑后,这座有些另类的廊桥倒是非常符合现代的审美观点。

 发表于2006-01-10   |  只看该作者      

26

溪东桥
溪东桥:为木拱廊桥结构,位于泗溪镇东镇,因为地处东溪的上游,当地人又称“上桥”。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由二层共骨相贯而成,由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装有风板。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块石磊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翼角飞挑。盘龙卧虎,斗角绕云,青龙翘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之一。

 发表于2006-01-10   |  只看该作者      

31

北涧桥
北涧桥座落于上桥村的东、南、北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1年),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桥长51.7多米,宽近6米,高11.22米。位于泗溪上桥西北,相距有1公里,横跨北溪,故称“北涧桥”,村以桥得名,其结构、造型与上桥相似,桥面呈曲拱状,上建桥屋数十间,正中三间突起成二重叠檐,四翼高翘呈大鹏展翅之状;桥头两侧各建有厢房数间。整座大桥青砖碧瓦,雕梁画栋,漆色丹朱。桥头翼侧石阶处有千年古樟一棵,暮色苍茫下,树阴避天,香味弥远,衬托着北涧桥分外肃穆典雅。

 发表于2006-01-10   |  只看该作者      

32

北涧桥周围环境幽美,两条溪水在桥边汇合。溪水清澈见底,溪水上还有一条用石梁搭起的小石桥,接以步。每当溪水上涨之时,小石桥就会淹没于水下。沿着溪岸,一条小路将人引向桥头和村子。两株大樟树立于桥头。较粗的一株直径有两米多。这两株树都有上千年的树龄了。大树的虬根牢牢抓住桥基周围的土石,保其经受了数百年风雨的侵蚀而无大碍。由远处沿小路向北涧桥走来,两株大树茂密的树冠就像老翁的须发轻轻抚掩着古桥及周围古朴的民宅,若隐若现。桥头的一条石板小街是整个村子的中心。一边是廊桥,一边是民居。廊桥山花的飞檐与民宅的屋檐犬牙相错在小街之上,自然形成了风雨街道。桥头及屋檐下很适宜地设置了一些石凳木椅,人们可随意找到休息的地方。村民无事时便在桥头休憩,谈天说地,买卖交易。

 发表于2006-01-10   |  只看该作者      

40

泰福桥
泰福桥,又叫坑口桥,位于岭北上洋村,系石拱木廊桥,全长27.01米,跨径11米,桥面宽4.10米,拱高5米,桥面高5.8米,桥屋高4.76米。泰福桥在建造过程中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活动,如选栋梁、择吉、祭木工神、祭梁神、抛梁等。栋梁在所有用材中地位最高,往往要组织人员到山上精挑细选。入选为栋梁的木材必须长在“洁净”之地,即在这根树木的周围没有坟墓、茅厕,在树木的上方没有道路。选中栋梁后,不能去皮。树砍倒后不能着地,还要请村内的秀才或是有功名的人物抬下山。但是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如何能扛得动巨大的木材?只好象征性地让他们在原地抬一抬,然后再让壮汉扛下山。栋梁有着落后,首事就要去择吉。据说,择吉师只告诉首事上梁的吉日,并没有说出上梁的良辰,而是嘱咐他,在上梁当天,只要看到村外有戴“铁帽”者进村,村里有“铁拐李”出现时,即是上梁的最佳时辰。上梁那天,工匠们首先祭祀梁神和木工神鲁班。当这些仪式完成后,村外果然来了一个人头顶着铁锅回村,即择吉师所说的戴“铁帽”者;而此时村里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来看上梁,即择吉师所说的“铁拐李”。择吉师的话得到灵验,人们一面惊叹择吉师的神乎,一面点起鞭炮,开始上梁。上梁告一段落后,随即进行“抛梁”。董直机师傅将挂在栋梁上的“七宝袋”抛到铺在地上的布单上。首事将七宝袋在家里放足七天后,再将袋内的银、铜、铁、油麻、花生、

bear1234

山东  | 建筑设计

7 关注

16 粉丝

538 发帖

301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