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

发表于2018-07-13     864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266  


岩土工程本来就很复杂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展将变得更加复杂。大量以前认为不合适居住和其他工程的土地也被利用而使空气、水和土地受到污染。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目前用于分析土性的土力学原理和方法已受到挑战。因此环境岩土工程发展迅速它是一门交叉科学覆盖了在大气圈、生命圈、地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各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问题。地质微生物层是指树根特性和细菌活动及其对水土体系工程性质有影响的土层。
自从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 年召开以来环境岩土工程得到迅速发展不仅覆盖了传统岩土工程问题而且延伸到[ 1] :有害有毒废料控制湿地、海岸边、疏浚和海相沉积物干旱和沙漠地区敏感性生态地质环境及考古技术。在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现在主要有两个分支:地质环境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工程主要强调有害有毒废料控制系统的管理和修正、填料场的选择、填料的稳定分析和土清污技术。生态岩土工程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敏感性生态和地质方面。
当前岩土工程计算方法主要有:阿太堡界限和比重等土质参数对同一种土在任何条件下都假设为常数用荷载作为破坏控制标准通常任意假设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土的含水量只包含重力水(自由水),而不包含其他孔隙水如环境水(双电层水、结合水、渗透水), 在分析和计算中只考虑了土体静水势能而未考虑热势能和电势能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分析各种环境条件下土性的统一方法———粒子能场理论[ 2] 。本文的目的是推进粒子能场理论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水土性质的应用。
 粒子能场理论
2 .1  假设和方法
粒子能场理论创建于80 年代末包括基本粒子、粒子系统和能场三部分该理论的假设有:①物质世界由像原子、离子和分子的粒子组成粒子依据其电磁力和结构可能相互吸引或排斥②键能(如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和链(如阳离子、水偶极、对称阳离子)控制粒子间的应力-应变-强度特性和耐久性(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磁能和放射能)使粒子产生相互运动③粒子系统可以是固态(吸力>排斥力时)、液态(吸力排斥力时)和气态(吸力<排斥力时)。粒子系统是指粒子群性状能量变化是粒子运动的主要原因。能源可以从面力和体力获得由面力和体力(如重力)产生的能源包括势能、动能、热能、电能、磁能和放射能。能场是指一个能量对另一个能量的反应场也可以说成是能量的影响领域粒子能场是粒子面力和体力作用的集合。
2 .2  粒子能场和粒子性质
(1)能场:从实用上讲能场或粒子能场由机械能场(势能和动能场)、热能场、电能场、磁能场和放射能场五部分组成。除机械能场外均归纳为多介质能场,电能场是所有能场的中心。
(2)粒子间强度和键:在组成粒子的原子和分子中存在两种键即主键和次键。所有粘土粒子都带有电荷当两个粒子面面排列时在负电荷面和介于可交换阳离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如果相邻面的原子非常接近而使其外电子层重叠就会产生排斥力。当各种吸引力和排斥力叠加后就得到净相互作用力。
(3)各种能场的连接:各种能场的连接如图所示给出了分析各种能场粒子性状所需的定律、理论和原理。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土的性质也会变化,就应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的.webp.jpg
 
2 .3  能场和环境
控制物态变化的三个基本热量变化是:熔化热(从固态到液态)、升华热(从固态到气态)和蒸发热(从液态到气态)。当物态变化时物质就会吸收或释放能量(如图所示)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1
(1)--气相界面:--气相物态包括干湿循环、冻融循环、胀缩循环和氡气。用图3来说明干湿循环和胀缩循环的界面机理。干土变湿(膨胀)是多介质能场作用的结果而湿土变干(收缩)仅是热能场作用的结果因此胀缩循环是不同能场作用的结果,从而不可逆。同样道理冻融循环也有不同机理;氡气未经过液态阶段而从固态直接到气态的变化也与此类似。图3同时表明对同一种土含水量相同时其工程性质不一定相同而取决于水流方向。细粒土,特别是污染土[ 3] 的水流运动一般属于物质迁移运动。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2
(2)破坏前和破坏阶段的关系:大多数岩土工程问题主要考虑荷载作用下的破坏但荷载不是唯一的控制因素[ 4] 。两种不同情况下破坏前和破坏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可看出破坏前条件下材料的使用期限是可控制的一旦材料达到破坏点后人们已无能为力。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3
2 .4  各种能场下粒子性质
(1)机械能场
  当前岩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根据机械能(势能、动能和动荷载)确定的的确机械能对岩土工程性状起着重要作用但机械能只能决定问题的短期性状。
(2)环境(---放射)能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的性质不再只是由机械能场控制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干湿、胀缩、冻融循环污染等)将改变土粒子性质因为热--磁能场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所以它们也会影响土的性质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a)热能场 在水土体系里热能场有三个基本特征:①湿润热力和运动扩散力②热转换作用③物态。当土变湿时湿润热是吸水物质的热转化这种现象发生在细粒土中特别是胶体中。运动扩散力由形成连接力的结构产生可用不可逆过程的热动力学估算。在大多数土中,热转换过程是传导或对流或两者兼而有之。热一般垂直向地面运动而不是向下运动。在不扰动条件下固体粒子、液相和气相是分散排列的,而在重塑条件下则是以絮凝结构排列现场条件下的土处于两者之间。
b)电能场和电磁能场 水土体系中电能起着重要作用基本特性有:极化作用、质子迁移、电粘滞作用、电动作用和电磁能。
c)放射能场 与放射能场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有:核废料的处理、放射性和有毒氡气的控制、核能的利用和γ射线的利用。
(3)多介质能场
a)电粘滞作用(5(a)) 在水力梯度(势能)作用下水流进带负电荷的粘粒土孔隙中是热电能场作用结果可交换阳离子在下游分开而形成势流而势流对可变换阳离子产生了电延滞力。Fang[ 5] 用这个概念解释土体内部开裂机理。
b)热电作用(5(b))Seebeck1822 年发现了直接把热能转变为电能的方法即热电作用。c)电磁作用(5(c)) 热电能与自然水土体系密切相关由于水土与环境关系复杂热电能在这体系中的分布是随机的离子运动方式也是随机的。当水土体系通电后粒子保持随机运动但能场边界会改变。由于这个原因当两个或多个运动电荷作用于这体系时热电能可能转变为电磁能。事实上水土体系也可能本身就有电磁能。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4
2 .5  粒子能场理论的应用和评述
(1)应用 粒子能场理论可用来识别和表征岩土工程问题的每个阶段有下列三个应用领域:①问题的识别和分类(2), ②修正室内和现场试验或理论和试验结果③预测长期性状。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5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6
(2)评述 粒子能场理论覆盖了岩土工程问题和方法的大部分领域目前的机械能场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图为对土性相对影响的比较为环境对土的利用期限的影响。机械能控制影响土性的主要因素但只是短期影响而环境因素是长期影响。粒子能场理论是将无关的群体、能场和各种环境连接为一个有关的系统的桥梁。


 敏感性生态岩土工程
地球环境有四个层次:大气圈、生命圈、地水圈、岩石圈它们相互关联形成正常环境,统称为生物圈。生态岩土工程是环境岩土工程的一部分通常有三类问题:①与地质、气候有关的问题如泥流、沙漠、湿地,②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如酸雨、核废料;③与文化有关的问题如考古。它们对生态环境因素相当敏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环境岩土工程有关。
3 .1  敏感性生态岩土工程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地球变暖和温室效应应包括:大气温度上升、海水位上升和干旱等。地球变暖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据1998 年记载厄尔尼诺现象引起下列不正常现象:①暴雨引起的山洪和泥石流;②沿海岸线高潮海浪;③严重干湿和冷热循环引发干旱和冰雹;④飓风和雷暴雨的袭击;⑤干旱加雷暴雨引发的大火。
(2)人为因素
a)酸雨 酸雨主要由燃煤电厂、汽车尾气和工业设施的各种污染物散发到空气中而产生。这些排放物主要为二氧化硫、氮和其他气体由氧和水汽化物组成在空气中形成硫酸、碳酸、盐酸和其他酸性物质。
b)酸矿物质排放 矿井中的硫化铁被氧化成硫酸硫酸溶解在水中从矿井中排出这些酸性水流入溪流、湖泊或地下从而引起水土污染。酸矿物水是一种化学复合液没有定量的成分主要传递和沉淀溶液中的无机物。这些酸性矿物水处于碱性到强酸性之间。矿井中不可溶的固体小颗粒通过水流流出矿井,大颗粒则沉淀下来使水流变缓更小的颗粒则悬浮在水中相当长时间然后排到水库或井中。
c)海洋污染物和疏浚材料 1995年国际保护组织和世界银行建议全球通过必要的海洋保护努力保持海洋生物多样化。疏浚材料是海相沉积物是承载力、抗剪强度和渗透性低的超饱和、超软弱细颗粒淤泥质粘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原油沉淀物、海洋残余物、气体和气泡、有害有毒污染物。
d)放射性核废料和氡气 放射性核废料和氡气是生态岩土工程问题的主要部分将在下文中讨论。
3 .2  敏感性生态岩土工程问题的遗传诊断
本文所用的遗传诊断一词定义为材料下列方面的检验和评估系统方法:①矿物成分②可交换离子的类型和浓度③材料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分解可能性④环境历史⑤强度历史⑥目前的荷载和环境条件。可用粒子能场理论来识别和表征这个问题的每个阶段。因为传统的岩土工程方法不能有效地分析某些敏感性生态岩土工程问题所以遗传诊断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1)抗剪强度分析
土的应力-应变-强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环境条件改变随从弹性到塑性条件变化也随软化或硬化条件变化因此应力-应变-时间关系不能概括为一个数学模式也不能随意假设为弹性、塑性或粘弹性。可用遗传诊断方法来理解和解决环境条件下土结构问题的基本稳定性。环境条件下抗剪强度分成原材料固有抗剪强度和当前环境条件下引起的抗剪强度两部分,前者由矿物结构、粒子大小和形状、粒子间的连接强度决定;而后者则由下列环境因素引起:①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淋溶作用吸附作用可交换离子地质微生物因素。
(2)沉降分析和先期固结压力在传统的沉降与时间曲线中太沙基固结理论只考虑了机械能场中的荷载而没有考虑多介质能场中的生物和物理-化学因素后者对超固结粘土更为关键。如果最大的粒间压力大于当前上覆压力则称为先期固结压力或过去压力地质作用、孔隙压力的改变、土的结构和环境条件均会引起预固结效果。估算先期固结压力的方法均从机械能出发而不问其产生的原因。超固结粘土形成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也没有有效的方法可用。从图可以看出荷载引起的超固结压力大于环境引起的超固结压力而且后者所需时间更长。另一方面开始破坏所需时间表明环境引起破坏时间更长。在这两种情况中确定开始破坏时间的方法也将不同换句话说在加荷情况应该采用机械能场准则如果考虑环境因素影响则应该采用多介质能场准则。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7
(3)土坡稳定和滑坡
地基稳定是多介质能场作用的结果(见表2), 下面的例子比传统土坡稳定更为复杂。
a)泥流 泥流是一种重要的滑坡类型引起泥流的原因和破坏机理复杂是一种没解决好的滑坡问题。传统的极限平衡或极限分析方法不适用分析泥流。图从粒子能场理论观点说明泥流的破坏机理。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8
b)泥石流 泥石流和泥流相似泥流是对细粒土而言泥石流则包括碎石、砾石和漂石等大颗粒材料。泥石流的特点特别在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和气候出现。
c)固化泥流 固化泥流有两种:①由于暴雨上部土变湿下部土仍处于干燥状态引起干湿界面滑坡,②上部土融化下部土仍处于永久冰冻状态引起融冻界面滑坡这两种类型的破坏面均在界面上。湿土区深度可按Beattie 等建议方法[ 6] 计算;冻土深度可用S tefan Berggren 方法计算或用电阻法测定。
(4)人工土
天然土经常并不能适应建筑目的否则会引起过早破坏或渐进破坏人工土的原理和方法见图10[ 7]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控制土元素的离子替换或增减以满足工程需要采用洗选方法把天然土变成等离子土(纯土)

天然土和等离子土之间特性差异的试验包括[ 8] :阿太堡界限、渗透性、抗剪强度和固结。这些资料可用来选择适当的土中等离子类型以满足各种工程应用目的这样的改良土适于有害有毒控制设备、止水工程同时也能用于土体加固和注浆。
 核废料和氡气及污染和清污机理
4 .1  放射性核废料
(1)核废料来源
在所有自然或人造废料中放射性核废料的性质不稳定和不可预见因而也最复杂。在分解过程中可改变形态和性质它不仅自身是污染物且很容易污染周围环境。为了有效控制这类废料必须了解放射性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特别是与土-岩石-水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自然和人为因素是核废料的两个主要来源自然因素主要来源于铀人为因素是采矿、核电厂反应堆和核武器其中核电厂是主要来源。
(2)有效控制核废料方法欠缺的原因
除核废料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外影响核废料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公众缺乏了解和觉醒也无法可依只是政府行为。表列出了放射性核废料和普通填埋式城市固体废料的一般特性的对比。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9
(3)放射性废料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尽管一个元素的所有原子核的质子数相同但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数不同。原子量总是小于中子、质子和电子质量之和失去质量的能当量称为核的连接能。连接能越大核就越稳定。核不稳定时就会衰变成稳定状态。在衰变过程中核放射随时间减少每种核放射由半衰期决定。有五种放射衰变作用衰变、α衰变、β 衰变、电子俘获和发射。放射性原材料是从铀衍生的而铀来源于火成岩,铀转化为镭需很长时间。已提出从岩石和矿物中释放铀、镭和氡气的机理。
(4)核废料控制方法评述
a)贮藏 50 年内放射程度将减少50  100通过把核废料贮藏在安全地方以减少放射程度。
b)固化 发展把核废料转变成固体的技术以减少其活动性和扩散性。
c)隔离 把核废料贮藏在隔离人类的地方如深海底、矿井底、遥远的不毛之地和沙漠地区。
d)安置 把核废料安全运输和安置在贮藏室内。为了开发有效放射性废料处理系统必须考虑下列三个基本准则:①废料必须安置在隔离的贮藏环境里;②装运箱和外包装材料必须保障放射性原子核不渗漏;③岩层应该不可渗漏。
在研究核废料和周围岩石相互作用时最感兴趣的是确定什么岩石对核废料的反应小和敏感性差能保持不渗漏状态。研究表明有效的是硅酸盐类岩石。核废料与地下水和有关的岩土工程性质的相互作用及放射性废料先进处理技术得到很大发展[ 9 , 10] 
4 .2  有害有毒放射性氡气
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有毒氡气来源于岩层铀和镭的分解渗入土水体系中最终扩散到大气中。氡气任何时候都会与岩土、矿物质、土水和空气相互作用是个典型的多介质能场问题。氡气是惰性气体因此缺乏正常化学和生物反应能力它的分子只有一个原子不与其他元素相混但是最近研究发现[ 11] , 在土、水和空气中可找到氡气并受温度、pH 值、离子交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环境影响。
(1)氡气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氡气具有独特的性质其原体是固体元素镭氡本身是气态,其裂变物钋和铅也是固体。镭的半衰期是1620 a , 而氡气只有3.8 d 。氡从岩层中释放而渗入土--空气体系分三个阶段:①氡从原体岩转移到变质岩;原体岩是火成岩变质岩有石灰石、大理石等。氡通过α反冲作__用从岩石和矿物中释放。氡通过吸附作用与尘埃和悬浮物相互作用含氡尘埃和悬浮物是复合粒子要用粒子能场理论来分析其性质。
(2)氡气的性质和调节方法 在六个惰性气体中,氡的原子数最大但电离能最小这就是氡气不稳定和易与土--空气体系混合的主要原因。惰性气体原子量和原子数与电离能的关系如图11 所示。控制放射性有毒氡气的方法有被动法和主动法[ 12 , 13] 。被动法试图把氡气保存在贮藏室内主动法是阻止氡与地岩接触或控制氡-水排出系统[ 1]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10
4 .3  土污染和清污机理
早期的污染土治理方法主要是从场地开挖和清除污染土并把它们在填埋场里填埋起来。现在治理有害有毒废料场方法已有改进重点是使用电动法、电化学法、电磁法或固化法在原地处理。
(1)影响空气--土污染的关键因素①尘埃:尘埃是各种材料分解产生的其成分复杂易变,有的是液态悬浮粒和烟雾有的是固态烟尘还有的是固体和液体凝聚物。②悬浮物:当尘埃吹落到水里时就成了悬浮物。尘埃-悬浮物通过吸附与环境相互作用。
(2)污染和清污机理
所有固体或土矿物粒子都会吸附气体和溶解物,吸附特性取决于水土体系的粒子表面积、温度和压力。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就越强所以细粒土比粗粒土吸附力强。温度降低和压力增大吸附量就大。土污染和清污与吸附压力的关系如图12 所示。从此可以看出环境会影响吸附压力其变化范围为6.25  2500kg/cm2 。许多情况下吸附压力很大很难将污染物和土粒子分开。污染和清污过程中的吸附压力也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清污时需要大得多的压力才能将污染物和土粒子分开。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11
(3)电动作用(线性一维电流)
用亥姆霍兹经典理论分析电动现象时必须注意下列局限性:①该理论基于胶体的双电层厚度适用于孔隙较大和界面双电层扩散小的情况②该理论只适用原状或重塑粉质粘土不适用于垫层的混合均匀粘土或有机质土。
4 .4  电磁作用及其应用
电磁能用于清除土污染的想法和理由是基于如下物理原理:①根据库仑定律静止的两个电荷之间存在大小相等的作用力运动电荷作用力与静电荷作用力之间存在一个差值总力可分成电荷力(取决于电荷大小)和电磁力(取决于电荷速度)两部分。②当磁力作用在运动电荷上时,就存在磁场磁场吸引力等于作用于以1 m/s 的速度垂直磁场运动的1C 电荷上的力。
根据物理原理和实用观点电磁力会增加能场的影响面积从而导致水土体系中更多的离子交换。已研制出测定水土体系电磁力的简单试验设备和方法[ 1] 。把长约7 .25 mm 15 mm 的土样放在塑料管内并一起放在两个电解槽之间(如图13 所示), 施加电流。图中阴影部分是电磁能场水土体系的水将从阳极向阴极流动,并测记时间和出水量。电动和电磁作用的主要区别(如图14 所示):电动是一维线性电流作用,电磁是三维随机电流作用其他特性见表4。图14 还给出了这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它们存在明显的差别。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12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13
4 .5  土自清污作用机理
自然界生态系统和环境循环一般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同样自然界水土体系具有自清污能力包括沉积作用、中和作用、蒸发作用、渗透作用、吸附作用和抑制作用。水、地面和土体的自清污作用因素列于表5 , 如果污染量小于自清污能力理论上讲污染对人健康没影响。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14
自清污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或环境循环的平衡。以海水入侵作为一个自清污例子(15)。如果渗入地下的雨水量等于或大于地下水输出量那么海水与淡水交界面保持不变这表明地下水将不被海水污染。

4 .6  太阳电磁能系统及其应用
热电、电动和电磁系统需要电源作为输入能如果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将热能转变为热电能(如图5(b)), 再变成电磁能(如图5(c))。为了验证太阳电磁作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简单室内试验其流程如图16所示。本项研究目的是:提出热贮藏量原理开发廉价的太阳能接收和贮藏系统开发太阳能变成热电磁能的转换系统应用推广。
(1)太阳电磁作用
a)利用天然土作为太阳能接收和贮藏系统 根据热贮藏量原理, Fang[ 14] 提出利用天然土作为廉价的太阳能接收和贮藏系统为检测热贮藏量和其他有关参数给出了温度和时间关系示意图(17)
b)热贮藏量 从图17 可以看出点到点是加热过程测出某一深度土体吸收的热能, ΔT1 表示加热时间点到点地面不再输入热能但仍能测出该深度处吸收的热能, ΔT2表示这段时间d点到点是释放阶段, ΔT 3 表示其时间土的热贮藏量定义为b , c , d e点下的面积。ΔT2 ΔT 3 越大热贮藏量就越大。
c)电磁作用的发展(13) 增大电驱动力促使水土体系中的水、气泡或污染物排出太阳能转化成热电能(如图5(b))和电磁能(如图5(c))
(2)试验研究和应用
a)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不同土类、密度和厚度的组合确定用何种土吸收太阳能二是电磁作用如何使水土体系中水均匀分布。对于前者,使用红外线灯作为太阳能, Fang[ 15, 16] 完成了把土和地基结构作为太阳能接收和贮藏系统的基础工作并进行
了少量试验典型的试验结果如图18 所示。需进一步作下列研究:①各种土类、颗粒大小、土层厚度和含水量的组合②各种加热强度③其他环境条件(如风)
b)转换系统 用水、土或其他廉价方法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试验有待完善。
c)可能应用 不仅在工程领域而且在医学领域有许多应用。与环境岩土工程有关的重要应用有:①除掉疏浚材料中多余水分和气泡以提高其密度、承载力和抗剪强度②广大干旱和沙漠地区的灌溉。

5 . 21 世纪最具挑战性的环境岩土工程
这里介绍的两个环境岩土工程不仅是交叉学科,而且全面反映了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当困难但最具挑战性现在只是一个梦想可能在21 世纪变成现实。
5 .1  台湾海峡横跨工程
在半个世纪前就已提出兴建隧道、大桥或轮渡来连接大陆和台湾岛的横跨台湾海峡工程的构想。台湾海峡的宽度变化大从厦门到高雄大约310 公里。相当不利的环境条件有地震、火山活动、海啸、台风、暴雨、强海浪及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特点如果能克服这些困难兴建横跨台湾海峡工程将获得巨大收益。
清华大学21 世纪发展研究会和台湾大学联合福建省海洋局和有关当局于1998 25 27 日在厦门召开了横跨台湾海峡工程第一次正式可行性研讨会于会代表不仅有技术人员,而且有政治、经济、财政和管理人员。
横跨台湾海峡是一项复杂工程环境条件相当不利覆盖了工程、政治、环境、经济和社会诸方面问题。技术方面问题有施工阶段庞大的施工运作、巨大的材料供应和复杂运输体系使用中冗长的日常维护和监测。有许多关于该工程的设想、建议和评价。笔者建议的方法[ 17]包括三个要素:变以前单一运输目的为多目的系统使该工程的目的多样化在施工中把整个领域分成分地带阶段观测形成分地区阶段作业扩大海洋水界和土地开发发展海洋集合体及多目的和多局面的专家系统。海洋集合体、附属工程和可行路线的关系如图19 , 20 所示。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15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16
5 .2  戈壁沙漠绿化工程
戈壁沙漠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占地1295000 平方公里。沙漠的主要环境问题有:热、风和水沙漠绿化目的是使沙漠--环境的相互作用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广大的废地变成人类生存的有用农田。本文主要考虑沙漠水源和水的分布系统。已提出许多干旱和沙漠地区的取水方法但它们不是太贵就是效果不理想本文提出利用太阳电磁作用取水新方法。
利用太阳能溶化天山冰雪获取大量水以满足干旱和沙漠地区的灌溉需要这是利用免费能源和水源及自动灌溉系统的唯一方法它必须符合三个基本准则:①利用太阳能费用低和节约能源②利用天山冰雪是无限的水源③利用热电磁作用配给灌溉整个沙漠地区的水具体应用步骤见表。根据初步调查尽管不能得出普遍结论但表明建议方法耗时短、费用低、效果好。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_17
 结语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环境岩土工程的概貌及其在21 世纪的应用。一些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还需作进一步研究。但是希望通过本文能使岩土工程师认识到环境岩土工程的重要性也指出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需从其他学科获得知识。利用台湾海峡跨海和戈壁沙漠绿化工程作为例子来说明环境岩土工程知识和方法是掌握土水环境性质的极为有用的工具。

来源:岩土联盟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岩土工程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8-07-13   |  只看该作者      

2

21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

火狐哦

中国  | 结构设计

6 关注

999+ 粉丝

758 发帖

294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