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感情管理”

发表于2006-07-03     1886人浏览     2人跟帖     总热度:199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奖励      

  • 奖励于 2006-07-04 06:12:14

 发表于2006-07-03   |  只看该作者      

2

细节管理:需重俩“三角形”

  有人说,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但是,如何做好管理?做好管理需要重视哪些环节?企业界的观点、实践不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近日,记者在泰康人寿郑州分公司的一次座谈会上,听到一种名为“三角形”管理的方法,细一了解,给人启发颇大。人寿保险卖的是一纸未来兑现的保单,而这又需要“人”去营销,因而,在如何做好管理上,寿险公司的不少做法对别的行业、别的企业搞好管理,或有裨益。
“只看结果,不问过程”日渐式微
  寿险业在国内是一个新兴行业,在前期的发展中,各中资公司一个普遍盛行的做法是“人海战术”,即靠大量的营销人员去销售保单,但由于种种因素,特别是寿险业进入的“门槛”过低,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也拥入该行业,而一些管理人员也抱着“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观点,单纯唯业绩是举。结果,在带来寿险业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在“保护期”届满,外资保险即将大举进逼,而且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寿险市场增速放缓的总体形势下,这些都促使国内寿险界对相对粗放的管理方式回首反思。
  “管理有两个层面,一是战略层面,主要是总公司的战略定位等,另一个是执行层面,主要是落实,国内寿险业需要重点反思的就是落实,不独寿险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就是容易忽视企业管理中细节问题,比如,领导喜欢听好话,不看过程,在公司内产生不良导向。”泰康人寿郑州分公司总经理王小平说。
  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间见乾坤,只关注结果,不重过程,很多企业管理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自然容易被忽视,而为什么同类企业间差异很大?每个人努力的结果为何不一样?等等,其实答案就在过程中、在细节里。
  “看结果,话并不错,最终企业还是要结果的,但是,结果要追求,更要有一个高品质、高效率的过程,为什么和外资公司比,人均产能等结果不一样?就在于过程中要求的标准不一样,在执行标准时把握的尺度不一样,很多企业提流程再造,也是从一个角度关注过程。”王小平说。
  “只看结果”,只想走捷径,天长日久,必然是日渐式微。
管理“三角形”使问题一目了然
  王小平认为,在管理实践中,关注两个“三角形”,能使过程更加高效、有质量,那就是,在整个企业执行层面上关注人员、战略、运营三条边组成的“三角形”,追求面积的最大化,而在企业的员工执行层面,则重点关注流程、技能、意愿三条边组成的“三角形”,使员工能发挥最大作用,正所谓人尽其材。
  以员工的“三角形”为例,人们会注意到,一些营销技能很高的人却不一定做出好成绩,原因可能出在意愿这条边上,这些意愿包括敬业精神、心态、动力等因素,员工是否意愿不强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能激发他的意愿?等等。实践发现,公司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组织文化活动等,强调归属感、责任感等,调动员工的某种意愿,往往能事半功倍。
  同样的道理,一个员工在企业中老是做不出什么大的成绩,可能是他所处的流程中某个环节不够顺畅,是流程设计的好坏影响了员工的业绩,如果流程不明、责任不清等,容易造成流程障碍,使员工的价值发挥不出来,需要进行重新改造。
  当然,也有可能是员工自身的技能不足,比如,他拜访客户的技巧、打电话的方式等,那么,解决的办法是,要么将他调到更适合的岗位,要么针对其不足,有重点地进行培训提高。
  有了两个“三角形”,再去把脉企业、员工的症结所在,无疑是一目了然。
  而进一步讲,做为公司的中层干部,带领一个部门,比如寿险公司中的营销部,其业绩如何?后劲如何?团队凝聚力如何?等等,也能通过管理“三角形”反映出来。
  “实践中,我们很重视一个部门的氛围,通过它的氛围,便能看出这个部门领导的水平,以及这个部门的潜力。”王小平说。
  道理很简单,氛围的背后,是领导能否把握住员工的性格、心理,是否关注员工的精神状态、成员间的协调配合情况等,如果领导只关注事务,不关注团队的思想斗争、心理变化等细节,也很难弄明白哪些该去表扬,哪些该去批评,时间久了,领导也就等于游离于团队之外,结果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个部门的业绩也势必会受影响。
管理“三角形”重在应用
  如果再进一步向前推的话,由管理“三角形”发现的问题,大到战略、小到细节,可以追溯得更远。比如,企业管理最关键是用人问题,就是要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以员工“三角形”来看,企业所招聘的人不一定是学历越高越好,反之,也不能标准太低,什么人都可以来做,以前强调“干一行,爱一行”,现在则要“爱一行,干一行”,需要员工对行业的热爱,员工的意愿要强烈,也就是从招人这一关开始,就要找对人。
  事实上,管理“三角形”对企业管理的各个层级都有帮助。譬如,在目前寿险行业里,很多公司,无论泰康还是平安等,都在提转型,提专业化、精细化,其所针对的无疑是对前些年发展模式的一种重新反思,现在要在观念、经营行为、增长模式、评价体系等上面进行转型。
  “上面有标准,但很多人做不到位

奖励      

  • 奖励于 2006-07-04 06:12:14

 发表于2006-07-03   |  只看该作者      

3

奖励的八个误区
心理学认为,奖励比惩罚更有效。必要的奖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焕发工作热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不少企业都将奖励作为一项重要的激励措施来抓。然而,奖励不当,也会反受其乱。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奖励得当,种瓜得瓜;奖励不当,则种瓜得豆。管理者实施奖励时,要注意纠正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奖励表面勤奋的员工
  在办公室和车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员工,他们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整天忙忙碌碌的,在领导面前尤为卖力,于是常因表现勤奋而得到奖励。而另一些员工,尽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但总是按时上下班,显得不够勤奋,连领导的好感也难以得到。
  点评:效率是企业的生命。员工的勤奋应与效率相一致,如果奖励表面勤奋而实际效率低下的员工,势必会挫伤那些讲究效率的员工的积极性,他们也会有样学样,只做表面功夫、磨洋工,这样一来,企业的整体效率必然下降,弄得不好,企业丧失了效率,也必将失去生命。
误区之二:用奖励挽留跳槽者
  一些企业对有跳槽倾向的员工以加奖金或晋升等方法拉拢挽留。然而,其他员工却认为这些人“早晚还得走”,为何该奖的不奖,不该奖的却大大得奖呢,我们不干了!
  点评:企业应奖励忠诚的员工,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鼓励他们为企业多作贡献。对于打算跳槽的员工,应了解其跳槽的原因,看看有无其他挽留的余地,如果确因待遇不好或无用武之地应予改善;但若是人家已铁了心要走,多高的奖金也是白搭,即使留住其人也留不住其心,三国故事中的徐庶就是个例子。另外,用奖励挽留跳槽者,还伤了那些忠诚于企业、安心于岗位的员工的心,甚至形成不良错觉:要得到更好的待遇就要以跳槽相威胁。
误区之三:强调竞争,忽略团队精神
  企业员工要讲究团队合作,但在制定奖励制度时,为了树典型而只奖励团队中某一成员,牺牲了其他人。
  点评:企业越是面临竞争激烈,越要强调团队精神。管理者绝不能奖励那些没有团队精神,只顾自己出风头、争成绩、抢奖金的人。这种人即使能暂时使企业获益,但长远而言对企业是十分有害的。这种人往往会提高自己,打击别人。在同伴遇到困难时,也不会伸出援手,破坏团队协作关系。
误区之四:只顾全勤,不看效果
  某间经营面临困境、人心浮动的公司,老板给那些坚守岗位的员工发了奖金,本以为有助安定人心,岂料却让另一些人受了伤害,一个偶然脱过岗而未得奖的骨干人员因此不辞而别。
  点评:对员工的评价,必须是全面的和系统的,不要草率地根据一两件事就对员工作出判断。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一定要公平,不应有偏见和不公的言行。
误区之五:奖金与职务挂钩
  “工作是大家的,功劳是领导的”,只要是团队中的领导,无论有无贡献、贡献如何,他的奖金都要比下属多,严重挫伤了普通员工的积极性。
  点评: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而不要简单地把奖金与职务挂钩。这样,可以鼓励员工在不晋升的情况下通过努力工作创造成绩来提高收入。
误区之六:将奖金当成工资的一部分
  在一些公司,奖金已经成为一项固定收入,员工们把奖金当成另一种名目的工资,就像应得的权益一样,奖励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点评:奖金的奖励作用在乎其浮动性,应与贡献挂钩,贡献大则奖金多,贡献小则奖金少,甚至不发奖金。否则会使员工养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墨守成规作风。
误区之七:奖励犹豫不决
  说好了完成目标有奖,却以“研究研究”、“考虑考虑”拖延不发,失信于员工。
  点评:奖励要有时效性,否则会失去激励作用。简化奖励程序,提高奖金发放效率,可让员工争取奖金的目的性更明确,工作起来更有干劲。
误区之八:奖励速度,忽略品质
  一些公司特别欣赏工作速度快的员工,规定提前多少天完工有奖等,一些员工于是拼命加班加点,产品质量也顾不上了,浪费严重。
  点评:效率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同样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力的提高并不能靠加快速度来完成。管理者应该训练员工养成品质重于速度的态度。

奖励      

  • 奖励于 2006-07-04 06:12:14

冰临城下

河南 济宁 | 工程造价

999+ 关注

999+ 粉丝

999+ 发帖

999+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