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房企产品标准化,80%会失败!原因在这里!

发表于2019-10-21     316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356  

房企产品标准化,80%会失败!原因在这里!-105
要不要搞标准化?
对于一些房企来说,这个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标准化。
“小而美”式微,越来越多房企走上了规模之路。这条道路上,标准化是必备武器。像金茂、蓝光等立足标准化体系的黑马,都是三级连跳。相反,没有标准化的加持,房企规模瓶颈立现。

然而,很多房企似乎并不懂标准化。
具体表现为:一提标准化,就只有产品标准化。
前两年,最火的莫过于“产品标准化”。如雨后春笋,各大房企纷纷弄起了产品系。据统计,目前超过95%的百强房企都有产品标准化,平均有3.7条产品线。

实际上,如果房企眼中只有产品标准化,就像“盲人摸象”。
真正牛X的标准化是全流程的,是一套“组合拳”。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抵消掉整个房企的标准化努力。


房企产品标准化,80%会失败!原因在这里!_2
全流程对产品标准化进行支撑
才能提效率、控风险、降成本

很多房企在还没弄清楚标准化是什么,就匆匆梳出了几条“**府”。
简单地将已有的项目分类,没有内在的统一逻辑,像极了一个产品标准化的“表面工程”。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没有搞懂房企为什么要标准化。
房企搞标准化绝不是为了做出平庸的产品,而更多是出于对以下因素的考量:

1、提高效率,标准化带来的速度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统计显示,从拿地、开工到开盘,产品标准化的房企平均开发周期,相比没有做产品标准化的房企,大概要短7个月。

2、把控风险,标准动作减少失误,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将多数工作固定下来,是标准化的题中之义。
在某种程度上,标准化消除了尽可能的“不确定性”,把控总体品质、降低风险。

3、降低成本,规模效应下的节省非常可观
创造一个全新的项目,成本远比标准化复制出一个项目要高得多。这样节省下来的成本,再乘以规模效应,是巨大的。

沉下心来的房企做标准化,往往是全流程的。
以金科的产品标准化过程为例,研发部门对客户需求做了深入研究,归纳为琼华、博翠、集美3条产品线的价值点。但这仅仅是其标准的核心内容。
金科的标准化还有6大模块,其中涉及到了:项目定位、营销、成本、工程等各个方面。
万科知名地产旭辉金茂蓝光中梁等房企,在每个重要的开发链条上都践行着标准化。几乎所有的部门:设计、投资、采购、成本、运营、工程、营销…都卷入其中。

至此,不是为了以上3个目的进行的产品标准化,没有意义。
同理,没有其他部门的标准化配合,房企要想达成以上目的,几乎是痴人说梦。

接下来,明源君就为你解读,房地产开发流程中的各个部门是如何支撑产品标准化落地,并同时达成以上3个目标的。


房企产品标准化,80%会失败!原因在这里!_3
前端萌芽
设计标准化才能实现产品标准化
千万别忘了用选址标准指导投资

在产品标准化的前端,设计研发和投拓两个部门,一个主动一个被动,都为标准化成型奠定了基调。某种程度上,没有前端的基础,也就无从谈起中端的配合和后端的加成。

一、研发设计的标准化才能孕育产品标准化

如今,在房企的研发设计标准化实践中,更多体现在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和方法标准化这3个方面,这为产品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在设计标准化之上,实现产品标准化只需要:

1、 明确做哪些、不做哪些产品线,要形成几个产品系列。与此同时梳理出“产品IP——产品线——项目系列——具体项目”这一系列的对应关系。
2、 明确哪些产品模块要标准化,哪些要差异化,都需要详细策划。毕竟不同产品线的标准化程度是不同的,比如刚需住宅产品线的标准化率肯定高于高端住宅。
3、 建模、建库,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形成有效机制不断优化和迭代。

总得来说,设计研发阶段对产品标准化的构建,是通过工作前置来缩短前期设计周期来达成提高效率目的的。设计图纸是现成的,就可以将设计周期压缩3个月左右。
与此同时,这样还减少了设计变更和返工率,在操作层面上避免了反复修改造成的损失。

二、产品标准包括选址要求,为拿地提供参考依据

在项目开发的传统逻辑中,拿地是先行于定位和设计的,机会型拿地的情况比较多。而产品标准化通过设计前置,开始限定拿地动作,对传统逻辑进行了颠覆。

具体表现就是产品标准化中对选址条件的要求。
这一标准明显指向了投拓部门的工作,让投资工作有迹可循,摒弃了“走一步算一步”这样毫无战略的拿地方式,成功规避了许多不必要的拿地风险,大大降低了出错几率。

在金茂的产品标准化中就明确了选址标准。
金茂府所有的项目,坚持“4大标准+3大关键词”,即核心城市、核心土地、核心资源、高净值人群,4个条件缺一不可。3个关键词,则是国家看重的区域、地铁网覆盖、周边产业聚集。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地块,才能支持金茂府产品系的落地。

此外,投资还能反作用于产品标准化的研发,对其进行修正。
一些房企在研发产品标准化的时候,没有参照投资拿地的实际情况,闭门造车。研发出来之后才发现,适合该产品线的地块,根本就拿不到。


房企产品标准化,80%会失败!原因在这里!_4
中端支撑
内置成本标准化
采购的战略地位不可小觑
标准化下的运营更加合理

对于标准化来说,你研发出了产品标准化体系,而且还拿到了合适的地,又能怎样?没有成本、采招和运营3个中端部门的配合,一切提效、控险、降成本的终极目标,都要扑空。

一、成本内置在产品标准化之中

不少房企会将成本有机地内置在标准化体系之中。
万科首先会根据马斯洛理论的五层需求层级,对客户景观需求进行一个排序;再通过对不用产品品类的景观需求面积,按比例划分,测算其成本,形成景观成本比例标准。

由此,可达到给景观需求配置标准化、成本标准化的目的。
开发商通过这个标准来控制景观的成本预算,在一定的成本预算内,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景观品质需求。

二、采购在标准化下大有作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房企将分散式的采购被整合,更多采购权限被集中到了集团层面,集采和战采成为大势所趋。

这一趋势正契合了标准化。
以下3个采购环节的标准化,能够为产品标准化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1、 招投标前置
在产品标准化下,什么产品线用什么材料都有数据了,就可以提前进行招标,通过前置来提高效率。

2、 合同标准化
合同标准化管理能够大大提高对外部资源的管理效率。
例如,某房企在建立合同标准化之后,一方面风险得到管控,合同纠纷的法律官司减少一半;另一方面,效率得到提升,审批效率提升2~3倍,原来审批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现在大部分只需一周,并且完全杜绝了合同邮寄时的丢件现象。

3、 战略采购体系
万科形成了“集团采购-区域采购-分公司定点采购”的战采体系。
全国性品牌、全国性的服务由集团统一采购;区域品牌由区域采购;一些当地采购最有利的零星采购则由分公司负责;项目公司则无采购权限。
而不少像恒大这种最大推行标准化采购的公司,集采率已达80%以上。

战采集采等标准化采购,有效支撑了产品标准化的落地,但是其好处绝不仅限于此:一来大规模的采购能够为房企带来更大的议价空间,以更便宜的价格交易;二来标准化的流程也降低了出错几率。

三、运营标准化应该是对过程管控、对结果考核

这两年不少房企都推进了运营标准化。
比如知名地产就专门编写了一本《运营会议管理手册》,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运营决策类会议都有明确的召开标准。每个会议的议题目的、召开时间、组织部门、参与部门、上会资料、输出成果都规定好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营标准化的执行过程,应该是“过程管控+结果考核”的。
很多房企中,经常出现为了赶节点,而动作变形。比如一些项目为了赶工期,就将来不及供应的定制材料偷换成普通材料。
而在一些房企的大运营体系中,对于项目开盘节点延迟,不会立刻作出处罚决定的,而是先记录在案,考核看最终的结果。


房企产品标准化,80%会失败!原因在这里!_5
后端加成
工程标准化降低工程风险
营销的标准动作同样重要

其实,前端和中端这些部门已经构筑起了产品标准化的“骨肉”,但是少了后端工程和营销的加成,就无法将标准化发挥到最大化。

一、用技术和工期的标准化,来管控工程风险

选址标准确定了拿地,采购标准化找到了固定供应商和总包,基本也就将工程框在一定范围内了。
此时,工程标准化的只需盯住三大目标就好:质量、进度、投资。

1、技术标准化实现质量管控体系
招商地产的技术标准规定得很细致,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艺流程、控制标准、细部节点处理、检查验收标准、观感质量要求、安装要求、标准做法、禁止做法进行了统一,避免各方理解的偏差或标准不一致而埋下质量隐患。

而这正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工具、指引、制度。
以旭辉为例,其制定了5998管理体系,5998是指五大制度,九大指引,九大流程,八大标准。不仅在公司内部铺展培训,同时也将其作为施工方、监理方工作开展的核心标准,要求熟悉巩固。

2、对进度的控制,则体现在标准工期上
标准工期是建立在标准产品线基础上的。
产品定型之后,±0以上的工程高度标准化,对应的,项目工期也更容易实现标准化。
万科的标准工期包括了土方及基坑支护、基础结构施工、地下结构施工(至出正负零)等7个部分;龙湖用工期计算表划分出不同的工期标准;蓝光则规定,采用复制方案的销售中心及景观,总施工工期为93天,而采用新设计的施工工期可延长至119天。

二、营销标准动作,省力提效的同时,还能强化产品系IP

在行业内,营销标准化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2017年,恒大就将销售费用的大幅降低归功于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及运营模式。

真正的营销标准化,需要在摘牌、品牌、渠道、拓客、造势、开盘六大阶段,细化若干环节,让每一个动作都标准化。
不同房企之间的营销标准化差异也较为明显。知名地产实行严格的“7步曲”式营销标准化,而中梁则采用“60分营销标准化”,强调“框架下的灵活”。

一方面,营销标准化降低决策成本和对人才及其经验的依赖,使得营销的每个环节都高效率衔接,形成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套路。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产品系形成的营销标准化,通过固定套路对外传递出统一形象,有助于巩固产品系IP。

结语:

不少人都担心,标准化可能会引发创新不足问题。
其实,真正与创新形成对立的是僵化的制度,明智的顶层设计者往往会留下恰到好处的创新空间,而标准化则成为为创新保驾护航的手段。
这也是各家房企标准化的根本区别所在——僵化还是创新,混乱还是秩序,不过是一个比例问题。

因此,断不可“因噎废食”。
开始普遍实行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房企开始迈入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当荒蛮时代结束,建立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现代标准化体系,房企才能活得更久。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房地产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9-10-21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10

2

更多房地产资料分享、学习交流
欢迎你扫码入群
QQ群:560795751
房企产品标准化,80%会失败!原因在这里!_1

装纯最可爱

  | 房地产

0 关注

0 粉丝

0 发帖

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