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破解地下工程防水世界性难题的人

发表于2005-11-22     1513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0  

破解地下工程防水世界性难题的人——记全国劳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王衡

开栏的话: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创新”的提出,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此,本报市场部从即日起推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栏目,旨在介绍建设行业实施创新发展的企业、人物和经验,通过弘扬这种精神,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战略目标作贡献。
今年3月28日,国家科学技术发明表彰大会上,一位农民身份的领奖者格外引人注目。当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握着他的手,深情地说:“感谢你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就是成功破解了地下工程防水世界性难题、获得此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山西建华工厂厂长王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位登上共和国最高科技领奖台的农民。
位卑未敢忘忧国
王衡生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自幼丧父,小学5年级就不得不辍学下田。一些熟悉他的人回忆说,小时的王衡,便总有着与乡村少年不同的奇思妙想。
机遇一定垂青有智慧的头脑。1983年,已经32岁的王衡外出办事,正遇开滦煤矿闹水灾。水害淹没了4座年产400万吨的大型矿井,6万余名矿工歇业已18个月,国家经济损失巨大。
钻机林立的抢险景观,在王衡脑海中留下深深烙印。为了治水,国家请来4名外国专家。他们的趾高气扬刺痛了王衡,特别是看见抢险材料中,竟有大豆和棉花,王衡心情更为沉重。作为农家子弟,他深知粮棉生产的艰难。一次偶遇,竟成了王衡人生轨迹的重大转折点。站在抢险现场,他暗下决心:我为什么不能攻克治水难关,为民除害,为国分忧?
返回老家不久,王衡即自筹一笔资金离家外出,他沿着陇海线奔波3个月走访了上百个单位,了解到国内在建的大型地下工程均因防水材料问题有不同程度的水害。能找到更好的防水材料,许多水害疑难便迎刃而解。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制新型防水材料的想法在王衡头脑中形成了。
艰难中奋进
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要从事科研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许多必读资料让王衡好长时间里如看天书,但王衡却更加感受到求索的乐趣。没有仪器设备,就用最土的办法进行试验:他把有防水剂配方的水泥做成碗大的疙瘩,然后浸在脸盆中观察。但春去秋来,两年过去了,试验了千余次仍一无所获。
1986年3月24日,一组试件在水中浸泡两天后,内部还是干的,反复试验了3次,效果一样。初见成效的王衡欣喜至极,连夜加工了20公斤样品,准备外出正式检测。此时已投亲靠友举债3万元的他,只好把家里仅有的5公斤食油和一头还未养大的母猪卖掉,凑了180元。
在洛阳,王衡与一单位协定,先测试,投产后再分期付费。但事到临头室主任变卦了:“先交3000元试验费。”一句话把王衡惊呆了。背着20公斤样品,王衡进退无门。
中建二局一位技术干部见状十分同情,忙请南京一位同学帮助王衡。王衡急奔南京,在一试验室检测后得到结论:有防水效果,但达不到标准要求,还需改进。
为了抢时间,王衡没有回山西,他与试验室达成协议,白天在实验室帮忙干活,晚上借仪器用,正式检测不收费。此时王衡身上带的钱,买了些原料已所剩无几,只好每天买两包方便面度日。近两个月时,钱将花尽,忙给家里连发两封电报:借款200元速汇南京。一时没有回音,已断粮两天的他只好不停地喝水。第三天,王衡昏倒在震捣台上。试验室主任郜宝法深为感动,递给王衡100元,语重心长地说,这样下去身体怎能行,有困难讲出来,大家可以帮助。异地困境中,真诚的情谊给了王衡最大的激励。
天道酬勤
1986年12月6日,又经过130多次改进,产品检测后达到部颁标准要求!历时3年,负债3.8万元,一个农民的理想变为现实,经评审一项填补国家空白的新产品诞生了。王衡把它命名为“BR型增强防水剂”,B为抗渗指标,R为强度指标。在以后的几年里,王衡在吃了数不清的苦头后,终于建起了生产线,并使首批产品在开滦煤矿水害防治中成功运用。
实践也使王衡认识到:水害封治,千奇百怪。仅有单一的产品不行,产品不能高效快速封水更不行。科研成果只有根据实践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会有生命力。
还是在开滦,王衡又开始了他事业的新起点。一天,矿一炸药库用王衡的产品抹面,水泥抹上又掉下来,工人们的帽子,头发都沾满了水泥。王衡一看,心里很不是滋味。3个月后,王衡把改进的水泥直接喷射到工作面上,8秒钟后水泥就凝固了,工人师傅们都兴奋不已。王衡把它叫做“锚喷治水支护法”。
当时,为解决被称为“咽喉工程”的直井井筒淋水难题,国家正准备从德国引进新产品,并将作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德国的工程师已到开滦考察。王衡决心抓住这次机会,用自己的防水技术和那些“洋技术”比一比。他和开滦基建工程建井二处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攻关小组,终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德国工程师走了,煤炭部没有引进德国技术,而是当年就发文推广王衡的技术。
就这样,王衡根据不同情况,相继开发出封治突发性压力泄水等11个型号的新产品,并开创出“干法迎水堵漏”等5项工艺技术,后来在北京西单地铁、京九铁路、葛洲坝、小浪底、京福铁路、西气东输、三峡等国家重点工程,特别是2003年亚洲最长隧道——甘肃乌鞘岭隧道的建设中,显示出了神奇的防水效果。
让工程水害永远低头
近年来,王衡在参加城市水害工程治理时,看到大型建筑装饰十分精美,但遭水浸蚀几年后就不成样子。他决心挖根寻源,找出治理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两年时间,对8个城市的188项病害工程进行剖析,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他在《地下工程水害原因剖析》等3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基桩是吸水返升的导体”等论点,引起了国内外关注。国内共23个研讨会先后邀请王衡做报告,盘锦石化公司等许多单位也相邀他联合攻关,孟加拉国、摩洛哥、韩国等许多国家也前来求援。至今,王衡发明的产品和技术已先后在国内11个行业的1180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专家们保守地估算,这些产品和技术为国家节约资金至少11亿元。王衡由此也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科技功臣等殊荣。许多人称他为“农民科学家”。
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遇到了更多治水难题。王衡认识到,解决这些难题,仅靠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因此,今年以来,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编写成讲稿,在北京、西安等5个城市召开研讨会,以方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防水新技术。
多年来,王衡计获得知识产权58项,申报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13项。他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论文13篇,出版发行论著两部,参加了国家五部委施工规范的编撰工作,为工程立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王衡说,一项涉及防水工程的专项技术能获得国内外如此重视,是坚持科技创新的结果。他说,他把“科技富国”题在了厂门横匾上,时刻鞭策自己向前奋进。现在,他又开始向更高的目标冲击——打造建设特殊混凝土研究生产基地。
说起23年的艰辛求索道路,王衡深有感触地说,只要有智慧、勇气和毅力,人人都有条件,有潜力创造发明。


来源:中国建设报

破解地下工程防水世界性难题的人-筑龙给排水

筑龙给排水

追踪给排水行业最新动态,凝聚行业热点,和小伙伴们一起聊工作、讲生活、畅谈给排水。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筑龙给排水或者zhulonggp,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筑龙给排水精选内容推送。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给排水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向北老师

福建 福州 | 项目管理

43 关注

495 粉丝

999+ 发帖

100 荣誉分

筑龙一级核心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