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数字现实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高峰论坛文字实录(二)

发表于2010-10-16     1734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0  

时    间:2010年10月16日下午
地    点:东煌凯丽酒店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
论坛主持:彭礼孝  《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
学术主持:徐卫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
          Neil Leach  英国著名建筑理论家

上接:数字现实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高峰论坛文字实录(一)


主持人:
    下一第一位发言的先生是卓刚,是广州康讯(音)公司负责人,是扎哈•哈迪德广州歌剧院室内构建加工及施工者,同时扎哈•哈迪德有很多的数据模型,在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模型都是由他们制作的。他们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做不规则形体以及构建的公司,当然是指数控设备做的加工。他们做广州扎哈•哈迪德歌剧院室内的施工有很多的经验也有很多的教训,今天来给我们做报告,来分享他们在加工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苦与乐。有请!



卓刚:
    大家下午好!
    刚才徐教授已经说了,设计与加工这一块,我来讲讲我们在加工过程中的体会。今天面对这么多的大师,有点紧张。
    广州康讯(音)公司成立于2002年,我们是LG人造石的特约代理商,我们公司专注于人造石的数据化加工。在数字化加工里边做了几个大的比较石类的应用,数字化加工应用于石类的装饰。先后做了深圳华侨城酒店的全人造石的装饰,还有广州歌剧院、深圳华侨城、深圳工业展览馆。我们的团队能够应用各种软件和加工,把我们的设计师的设计转化为数据,实现设计师的设计理想。
    这是我们的加工过程,第一部分是深化设计,一个是通过三方面钢结构转换成的设计,还有数字化模型的设计,还有模具的设计。第二部分是生产成型,生产成型部分包括成型模的生产和拼分模的生产。第三部分是安装,模型的坐标定位、现场的坐标定位、现场的安装。
    根据图纸专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利用软件直接导入3D模型。3D模型怎么分割,包括加工分类。加工分类按照异型加工有双曲面、单体面、平面,进行数据分析统一编号,将异型的面分为双曲面、单体面、平面三类,并计算双曲面的数量,将相同的进行归类、统计工作量和模具量。
    在大型工程里,有很多相同互相联系的曲面需要组合加工,此时对大型的面积进行分类、规划和局部的加工处理。同时要进行曲面的编号、工程图纸的跟进。以广州歌剧院为例,大型的人造石组合的拼接进行分割和单独加工的局部。这是一个分解的大型组合的曲面实力,经过分析找出这一家的切割点和位置分割成几大块。再通过专用的软件进行模型,通过3D转换为2D再进行精确的定位加工。加工完以后,重新按照编号各小快重新拼接起来。这是我们一般想说的,把一个一个大的变成若干小的加工。加工完以后又把小的组合成大的。
    这是传统的手工绘图,第二个方案。原来数字化的,传统的手工,我们也可以做到加工。右边是用手把模型做出来,之后叫做异型工程。按照用各种测量方式,把模具重新用坐标测量,激光跟踪仪,测算出数据,建立成一个实体的模型。这一模型就是实物。
    华侨城酒店室内的整体装饰,在现在设计中有许多复杂的加工,单一的加工是完成不了这项工作。此时要通过各种附加面进行分析。整个房间以人造石为拼接,我们把房间重新分割,按照编号不规则的重新分成各个小块,这是一个墙体。按照墙体来分上下中左右,按照不同的面来分割。这是实星的模具,分割完以后按照这个来做模具。这是我们稀疏的机械,这是加工机械,这是安装的吊挂步骤。第一步通过设计钢结构的转换,还有一个模型坐标定位,第三步是现场的定位,第四步根据坐标重新安装。
    这是广州歌剧院排练厅的模型图,这是吊挂系统,红色部分是钢结构。这是各个点的分布,这是各个坐标原点的分布,这是吊挂系统。这是各个节点的坐标表,按照这个表来重新定位。这是我们做的实例,在韩国用人造石做的博古酱,这是厨房的台面,这是浴缸,也是人造石做的。这是中国的床。这是加工后的卫生间,都是纯人造石做的。这是雕刻的人造石,这是深圳华侨城用人造石做的房间装饰。这是屏风,旁边是床,这都是人造石做的。左边是走廊、右边是卫生间。
    这是广州歌剧院用人造石做的扶手、栏杆。左边的柱子也是用人造石做的,门洞也是用人造石做的,楼梯、扶手都是。广州歌剧院的排练厅,有镜子的是芭蕾舞厅,下面一个是乐队排练厅。这也是广州歌剧院做的实物。这些都是纯人造石做的,都是由双曲面做的。这是深圳工业展览馆,发光的部分和条幅的部分也是用人造石做的。
    今天的主题是数字化的设计与实现,我们能够提供一个加工的平台,实现设计师的理想。谢谢大家!



主持人:
    大家有关所知道的建筑的构建、加工与施工。接下来邀请Marta Male,Marta Male是获得了有关数字设计方面的最高奖项。Marta Male他本身也是在巴塞罗那高等学院职教,除此之外Marta Male不仅仅是欧洲展的策展人,他参展了此次的双年展。另外我也看到了他们展出了有关3D的印刷,这是在巴塞罗那,大概是在每年4月份的时候会进行展出,我们非常邀请Marta Male给大家进行发言。

{{page}}

Marta Male:
    非常感谢Neil Leach的介绍,我也感谢各位能够出席此次论坛,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参加此次论坛,所以很高兴来此尽我的贡献。
    在此我并不是要给大家展示我的作品,我希望在这儿能够就我位于欧洲组所展示的作品进行一个全新的诠释。因为我一直在进行研究,而且我一直就我的博士论文进行起草,我希望在这些方面就这些工作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很多的工作涉及到数字建构,已经有几年进行数字建构的工作,而且也和一些制造产生,进行不断的生产大型的城市家具,而且在巴塞罗那的论坛上可以进行总装,而且也可以直接进行生产、制造。我们就有关的室内设计也做一些工作,对巴塞罗那室内也都进行一些设计。建造设计我们也积极的参与,有一些大型博物馆的建造。大概涵盖了以前好几英尺的规模,也给大家提供了大型的有关饱暖的工作。而且这一范围达到了2000马,我一直在进行大型项目的工作。我所关心的是这样,我们使用的是数字的建构,而这种建构的使用能够允许我们来融入很多建造方面的技能技巧。比如说在制作方面,如果我们能够把制作的技术来进行细分,包括有切割的技术、有激光的切割、有离子的切割等等。这是从图上可以得到的经验。大家可以看一下,3D的切割我们也是在不断的使用数控切割机帮助我们进行更为复杂的项目。我们在北边使用了这些技术来进行弯曲、成管。我们通过这样成型机器来进行成型,在其中的几个项目中,我们使用这样的成型技术。
    我有这样一些感触,这就是有关数字方面制造的技术,他其实是这样的,我们有一些最终的成果,我们在电脑出现之前就有这样一些成功,我们所侧重的是手工艺,比如说管道工等等他们有这样的技能技艺,在计算机之后有了更高的控制能力,而这一些之前我们是建构建筑方面的方法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真正先进的是,我们有了更新的技术,我们可以把他叫做编程的技术,有了这些编程的技术我们拥有了扫描、打印的技术,所有这一切都是来通过材料进行不同层面的界定来取得的。我们是白手起家,现在我们有着大量的材料,而且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能够选择出最终的材料,能够形成我们所期待的形状。我们可以来使得材料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形状,从而成为一个新的领域。
    有了数字的技术,我们通常可以把他们用于快速、成型的领域,我们有着更为快速的圆型的成型,同时他们也能够允许我们来能够经历这样的一个拓展。比如说我们如何能够建造出一个模型,之后就能够同时制造出大概有一万个不同的组件组成大的模型。有了数字的技术,我们也能够来找到一些原型,而且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社区不同的版本,以便能够不断的进行演变,可以很快的进行测试。同样,我们可以从计算机直接的得到零部件,而且所花的时间确实是非常短。
    在去年能够在巴塞罗那组织一次展览会,当时展出的有关数字和构建方面的最新技术。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关质子方面有什么样的最新技术,而且对于建筑师来讲有什么样的潜力可以挖掘。就一些项目而言,这些技术他所能够带来的能力是什么,以便使我们在进行建构的时候,能够提升我们的能力。确实我们在某些方面使用的技术,能够在这一领域本身进行一些提升。而且这种情景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对于原型技术,能够允许我们来不断的替代以前的组件,我们可以直接的进行打印。另外有了这些先进的技术,我们还有一些人,他们来考虑进行编程,有关编程的过程甚至到三维的打印包括循环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不同的层面,有一些具体的单元,而且我们能够就整体来说,在20年当中,我们能够就一些组织器官进行打印。
    我们可以对一些生物的材料实现物质化,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不能够通过人体来生产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些技术,把人体的一些组织或者说人体的器官也能够打印出来。然后把它嫁接到动物身上,看他是否能够持续在动物身上生活、生存,这是另外一个。我们就把人工打印出来的耳朵,打印出来嫁接到人的胳膊上,耳朵还能持续生长,依然能够存活。在美食这一块,有人想出一个新的食谱材料、一个新的材料形状,所以他也可以通过三维打印的方法,把美食的形状打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食物,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口味和食品的口感。通过这个程序把他写出来,然后打印一个我们所想要的食物。
    这就是巴塞罗那的一个展览,他强调快速的制造,特别是工业设计的一个快速制造,但是在工业设计方面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作为我们建筑师来说,我们从工业设计当中能够学到什么?这个展览上,应该是展览了70多个不同的项目,不同的项目都是涉及不同的话题,实际上我选这些项目,并不是按照他们静态的质量来选择,同时我还选择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其中有六个参与,他们的工作也都是特别有趣的。首先是德国的一个人展出的一个作品,这就是一个桌子,展出这样一个结构的桌子。所有的这些项目,实际上都是通过我所说的技术制造出来的。这另外一个桌子,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桌子,因为他涉及到分辨率的一个问题,还有就是复杂性和三维的模式。
    这个桌子,我们使用其他的一些技术都无法生产出来,如果没有3D打印技术,这个桌子根本就没法制造出来。特别是他的桌子腿,都是特别复杂的。同时我们的分辨率也是特别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传统的方法,根本无法建相应的模具,因为有的地方是特别小,小的特别微妙。用三维打印的技术,如果能够在最开始的时候把其中每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编程的程序输入计算机的话,同时也能够确定在程序当中所使用物质的特性,然后更好的打印出来。这是一个椅子,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精美的椅子,可以看到,这是在使用三维打印帮助之下实现的。他的材料也是特别的精细,他体现了LD淡道的理念,这样的话制作椅子所使用的材料达到的最少,我们只用我们所需要的材料没有一点点浪费,没有任何废余的材料,所以使用3D打印技术就不会造成不必要浪费。{{page}}
    这是设计的鞋子,鞋子可以通过三部分表达出来,他也是通过三维打印机,把这样一个鞋打印出来,虽然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但是打印出来的时候,三个部分是结合在一起打印出来的。这是女鞋,刚才鞋的女版,也是非常漂亮的鞋子。但他也展示出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所说的功能整合,因为鞋除了外形之外,他的材料也是非常舒适、非常柔软的。因为通过这样一个展示,我们就可以再一个物体当中加入多个功能,还有另外一个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应该是专门致力于相应的技术。一些纺织品的设计,他们也是使用三维打印的技术,设计出这样一个三维的纺织品的肌理,这是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织布机或者手织出来的,用衣服织的特别漂亮。我想,他的非结合是非常有意思的,衣服是一体的,没有任何一个针脚,其中是通过三维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我们还会利用更多的模型打印出更多的衣服。衣服可以用同一种材料打印出衣服。如果你不喜欢衣服的话,可以对材料重新打印,这也是对材料的重复使用。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项目,这是和互联网相关,你可以自己去设计,或者说去使用各式各样的工具。你可以自己去设计我们的相连或者说手镯等等。但是对我来说,他设计当中所涉及的复杂度也是我所感兴趣的,设计者展示的是设计的矩阵,用户可以在上面部署相应的材料,随意的部署一些材料,就可以打印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也是定制化的服务,因为使用三维打印,我们就不会受到模具的限制。而且也可以自由的制作使用各种材料做的产品。还有另外一组,这是意大利的作品,我认为这个作品也是非常好,至少在我看来,我当时想,这怎么能够变车成建筑,这是意大利的一家公司在英国的一个办公室。他们希望用于钢铁制造的技术可以用于建筑方面,这也是非常大规模的设备。大约有6乘6米这么大,他们也能够打印出来,可以在铺了沙子的表面上打印出来,当然过程当中使用的也是人工的材料。实际上他们使用的是人工石,把这个模具打印出来。
    据我所知,我认为这也是第一个三维的,可以用于建筑方面的部件,而且也是具有第一个通过三维技术打印出来的。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开始,而且他也具有非常好的特性,打印出来的部分,可以用于塞尔维亚的一个房子的建造。当然现在正在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考虑到各式各样材料化的问题,当然可以有这种不同的结构非常复杂的部件都可以通过三维打印的方式生产出来。
    最后说一下Research,我们说到添加剂的技术,还有新的构建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行业所提议的一些理念的概念化。比如说这个人自己发明了一个机器,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设计,然后实时对设计进行调整,在另一段就可以把建筑打印出来。对于建筑师来说,他们同时也可以控制整个过程,但是他也是一个跨学科的过程。这样的一个未来,将会是非常有意思的。我所教授的学生,他们也正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比如说他们正在研究CIC的一种机器,他们使用了一种泵,然后使用这些材料,比如说粘土等等,他们希望通过打印出来的这种粘土能够体验一种理念,同时他们也在使用这个粘土来打印一些结构,研究他们的逻辑。同时他们引入了一些结构性的原理,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获得一些结构性的信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一种概念性的结构。基于这个,他们就可以对一些房子进行开发。
    他们希望能够设计出一些新的机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现场的建筑设计。因为我们知道所有这些建筑的实现,最终都可能受到工厂或者说施工现场的设计,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些机器,我们就可以进行现场的施工。在这些建筑当中,我们使用了这样一些机器,在机器的帮助下还有建筑师的监督,我们就可以盖出一些房子来。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一些冷却的液体当中放入一些热的物体。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实现一层一层的打印。还有是关于喷嘴的移动,这些是我所教的学生他们所开发出来的一些机器,他们和德国的公司开发出来的一些机器。他们希望能够在这里撑起一些热的液体,能够创建这样一个液体的环境。能够得到一些我们在其他环境中无法得到的几何性的结构。同时,也可以通过固定的构建来获得一些结构。
    这就是机器的内部应该是一种机器人,同时还有一个蜡的容器,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容器沉入水底。这样的话,就可以在这样一个液体当中工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是有很多机器人协作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大量的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结构。同时在巴塞罗那还有其他的一些项目,他们也在关注这种沉积材料,用沉积材料的方式产生出一些新的构建形式,同时我们也通过这样的一种理念,比如说我们所说的群集的行为,或者说群集的机器人。也就是说,如果有很多小的机器人来开展一个公司的话,我们能够证明大型的机器。我们很多小的机器人来帮我们做一些特别大的项目,特别是非常大的结构,特别是一些很多的项目,可能用小的机器人来做比较合适。这是另外的情况,使用小的机器人来进行作业,他们就像昆虫一样工作,他们上面都安装了传感器,他们彼此之间不会相撞。同时,他们能够生成这样一些非常复杂的信息,其中包括洞和开放的空间,这些都是由机器人生成的,我认为这是机器人的构建。
    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我们行业非常需要的。当然我也认为,他能够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更多的机会。谢谢!{{page}}



主持人:
    非常感谢Marta Male,我想这也是为我们下一位发言人做一个非常好的铺垫,那就是徐丰,当我2001年第一此到北京的时候,我也是被要求做一个演讲,实际上和北京的生活非常相似,后来徐丰到英国也去学IDL,去年夏天的时候,徐丰在北京组织了一个研讨会,当时有180个学生参加了他的课程,我认为他也是提出非常新的工程态度,也是悄然的改变了中国。下面有请徐丰,他也是XWG建筑工作室合伙人。有请!



徐丰:
    考虑到在场大多数是中国嘉宾,我还是用中文来说。
    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处在转折的时期,城市化的进程迅猛发展,从这张图片来看是深圳,可以看到1978年是15.82%的城市化率,到2010年是46.6%的城市化率,30年差不多增长30%,国家的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75%。75%是什么样的概念?也就是说每年有1000万中国的人口要进入城市,所以这样一个的话,会剧烈的改变整个城市的面貌,会产生很多新的城镇,产生很多新的建筑,当然也为在座的建筑师提供很多的工作机会。
    在这个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包含了两种力量,一种当然是在世界范围里头从来没有见过的建设,同样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见过的拆迁力量。所以一个是正向的一个是负向的,这两种力量交织中,中国的年轻设计师都面临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面对的都是正在发生的现实的问题,所有的建筑和所有的设计可以从现实出发,从现实到建筑作为一种驱动力,切切实实的改变了中国的设计方法、设计的丢成,引入一系列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和新的建造方式。所以我选择6家在中国年轻的事务所代表了重大的转变,他不在是基于现实项目、现实技术的一种转变,同时也代表了他们内部组织状况和设计方法的一种转变。打个比方说,6家事务所中像HHD-FUN、TEE-MU、UFO、XD等等都是成立不久的年轻事务所,像XWG虽然成立时间比较长,但都在进行更新。
    展示一下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产地建造的情况。CRYSTAL -DESIGN,这是他们跟党大加内讯(音)合作的香港、澳门、大陆搭桥的连接综合体。他们的概念就是创造一种有厚度的地标,把香港的商场、澳门的堵场和珠海的市政设施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混合的互相交织的一个场所。这是他们做的世博会荷兰馆的设计,首先是以流线作为出发,形成一个粒子的体系。所以他是把粒子集群的状态展示在人参观的路径当中。这是他们在昆山做的一个科技馆,要展示生态节能技术的科技馆,他们在做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是创造了从湖水到城市之间的一个过渡或者说一个连接体,形成从地表出发一直到屋顶绿色的景观系统。可以很方便的从地标走到屋顶上。
    HHD-FUN合伙人以前是在华慧工作,后来又去了别家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中国。这是他们和荷兰合作表现中国和荷兰文化交往的展览,形成不同的展示空间。有一些空间是开放的,有一些空间是比较私密的。在这个项目中,结构和表皮的逻辑结合在一起。同样的逻辑,在展览过程中的展台设计,也是表现了这一概念。
    这是他们做的另一个装置,也是跟刚才的项目类似,用一种连接的设计方法来创作,比拟人和在社会中连接的状态,是再一个楼梯间,类似于蜘蛛网的装饰创造出不一样的交往空间。这是他们已经实施的一个项目,是天津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大楼,这其实是一个临时建筑,所以要求楼很快的能够盖起来。在这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他们主要做了一个表皮的设计,这个表皮开孔的方向其实是给里边办公人员提供一个观景的可能性。朝向天津的中心区,提供观景的可能性。同样采用数字化和编程的技术创造出变化不一样的表皮系统。同样的话,表皮是独立于内部的空间,这是一个走道的空间,可以给办公人员休息和交往的可能。同时也给办公人员以观景的可能性。
    TEE-MU是在中国西安的年轻工作室,成绩是来自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其中的成员陈景飞和庞清走策划了去年的一个展览。这是他们设计西安建筑科技馆的扩建和改造,在这个设计里边他们主要是利用了几何体三角新的变形和细分,创造了不同于不同直角空间的变化。所以空间的形态跟普通的现代的空间形态完全不一致。
    同样的项目是第二个版本,主要是研究表皮、里面上分版的可能性,从大到小细分的可能。这是他们设计的另外一个装置,主要是表现海外生物的一种生态或者说一种生长的机制。这是装置的主要结构,这是加了表皮以后的形态。这就像珊瑚一样,从表皮上往上站单元体的感觉。
    UFO,上午已经有人介绍了凤凰卫视的作品,我想说这个作品是中国本土建筑师第一次尝试用参数化设计或者DP来解决应用到作品。UFO工作室应该是2002年在北京院内成立的。其实可以看到新的数字化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在中国大型的设计机构内部也逐渐的开始建立起来,不单单是北京院,像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像上海的集团,超大型的设计机构已经意识到新的技术、新的工具,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不单单是发生在海外回来的人员或者说小型的中国年轻的前卫建筑师身上,同时也在现实的大型的设计机构、内部发生了变化和更新。所以这种转变其实是跟中国目前城市化的转变,大的背景转变是一致的、相呼应的,也正是因为转变的力量,使中国每天都处在一种更新的状态。
    XD,由徐东昕先生创建的一个事务所,徐东昕本身是在巴塞罗那工作过,现在独立成立自己的事务所。这是他为天津一个艺术家设计的一个画廊,主要是用一种反射镜面不锈钢的材料,营造对环境反射交融的意象。室内也是通过曲面的布置,因为主要是雕塑,所以通过曲面雕塑来展现画家本身创作的状态,包括跟天光的结合。这是他设计广西观景酒店,通过层层错太的建筑,每个台上可以布置不同的观景、游泳池、休憩平台,给每一层的客人以不同的感受,同时以一种最好的景观展现。这是他在200多个方案胜出的武汉1911年辛亥革命的纪念碑,有100多米高,建筑正在建设当中。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意味的雕塑或者说纪念碑,但创作者本身是巧妙的运用了几何的分析,包括夸张的变化,使底部从比较厚实的状态到底部变成分离破碎状态的变化。同时,人可以通过观景电梯一直到顶部。
    XWG,最近几年也是一直致力于数字建筑和数字建造的努力,包括徐卫国先生已经策划了2004年到现在的四届双年展。这是在云南的一个文化中心,这个建筑主要是考虑把云南特有的四合院的体系融入到建筑内部,同时整合四部分不同的功能,形成独特的建筑内部的微环境,同时把这个体系拓展到整个场地中。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为了达到跟周围环境的一个匹配,所以运用了大量的生态计算的技术,同时把生态技术运用到表皮的设计。整个楼市是架空的,所以正好跟当地的民居吊脚楼的形态相呼应。
    这是在邯郸做的城市规划的展览馆,主要是通过研究展览本身的特性,用一个钢筋混凝土俏体的结构把展览馆的功能、流线整合到移动兼硃重。这是在广西青州的办公楼,这是打破了平常普通办公楼每一层复制的状态,形成垂直方向的变化。
    这是奥林匹克铃珑塔的室内设计,我想在座的明天有机会去看。原来主要是做电视转播用,但奥运会结束以后,他们想把他改造成为北京市政府接待的一个中心。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依据原来三角形网格外面的结果,创造出同样类似的又有变化、内部的楼顶、顶棚的造型。所以通过数字化编程的技术,研究了不同材料、不同材料的单元体,不同高度的单元体在里头混合的状态。他其实是有两种不同的材料,一种是半透明的雅培材料,一个是经面不锈钢,单体一共26层。外头有奥林匹克景观的照明,所以可以把外面的景观照明隐隐约约透射进来。
    这是最近完成的,在北京东三环三元桥凤凰商街的改造,原来的商业街是为边上的居住区所用,所以商业街人不多,两边的商铺缺乏关联,形成不了商业的气氛。我们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建立两边商户的连接,形成不同的有趣味的区域,供来的人进行不同的活动。同时在顶部考虑到封杀日晒雨淋的情况,创造了屋顶这样的情形。他是有高度变化的,这是过程中做的一些模型研究。通过生态分析的软件重新验证或者说评估他商街改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最后一个是跟西班牙建筑事务所极其莱坞合作的双年展装置,相信昨天开幕式大家都看到了。谢谢大家!{{page}}



主持人:
    下一位发言人是Lisa Lwamoto,他也是一位策展人,和很多的策展人一样,他也是在很多国家工作过。他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最近他又进入了我们的建筑师协会,他也参与过很多设计实验室的会所,他会和我们讲一些生物方面的知识,他曾经是我的学生,当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是我的一个学生。可以看到这其中存在着一些相互关系的东西。接下来让我们请出Lisa Lwamoto。



Lisa Lwamoto:
    大家好!还是要再次感谢邀请我第三次参加这次会议。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下,艺术展览和我自己的一些作品。这里是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在图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所说的物质信息整合的一些情况,在这个图上,大家可以看到一些纤维性的物质,如果通过扫描或者说通过高分辨率的扫描,对于活的组织进行扫描,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些图片。如果通过这种高分辨率的观察之后,我们就会有一些新的发展。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一些项目。这些项目应该是在2006年北京双年展时给大家展出过。这也是展示了物质信息整合的一种理念。他能够体现出来,当然也会体现其他的一些材料性。当然也是由于物质的复杂性体现出来,我们也把这样的理念体现到物质当中去。我们形成了非常简单的材料,就是一种塑料。我们发现,当我们改变他的纤维结构时,我们发现这个产品会有一个不同的性能。如果我们对他的纤维进行改变的话,我们发现他的性能就会有一些变化。当然我们就在想,我们会使用什么样的算法来控制这种行为,能够之多点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一点行为。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使用一种频率,对他进行干扰,我们就可以更好了解材料之间的联系。
    另一个就是关于材料切割的问题,我们用同样切割的流程,我们只是想把信息加进去,不考虑材料的因素,看他怎么对我们的纤维进行区别。我们对这样的一种场,进行无限的改变。大家看一下这里,这里也是体现了一种复杂性,是生物的一种复杂性。在这里他也是体现了一种线性的模型。可以把一种数学模型联系在一起,这个模型可能讲说他讲的是航线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无法简单的用X轴或者Y轴这么简单的坐标来对他进行定位。这是一个概念性的模型,也能够体现一种复杂性,这里也是一个同样系统的例子。我们使用的也是对这个材料进行了切割,然后把他形成不同的部分。去年也是再一个展览上,我们对这样一些作品进行了展出。他也是一种生物的组合,当然我们很容易把他切割成各式各样的部分。但是如果我们要把他都放到一块儿的话,确实是非常不难,而且一个个都划出来确实是特别困难的。
    我们发现,如果只是关注材料的话,最后得出的产品就有很多类似之处,而且材料也有很多的冗余部分,而且给人一种感觉是特别枯燥。可以看到这里边有很多冗余的部分,我们并没有把每一个组件都很好的管理或者说控制。他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和生物设计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生物的组成部分,他没有一样的东西,没有冗余的部分,但是这个设计里边就有很多设计的部分,所以应该在自然当中学到,应该更好的研究大自然。在这里我要说的就是,我们的智能,特别是已经研究十年的智能,怎么样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设计的技能。在这里,还是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所写的这些编码。他可以在不同的应用之下,实现物质化。比如说在这里也是北京2006年双年展的一些作品。通过这样的一些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里他的分布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每一个都是不同的。在这里我们想要展示的就是,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不一样,他看起来像花的结构,每一个花都是不一样的。
    同时他又能够体现我们的连接点,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使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些产品,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一个连接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生产和制造的话,可能我们就无法实现这种区别化的产品。同时在2006年,我们还参与巴黎的一个竞赛,当时我们也是拿着这个作品去展览。我们希望通过他能够体现我们的设计,他体现的就是森林的一种理念,我们在森林里边,有的时候会麋鹿,同时他也体现了人和雕塑家之间的共存。同时我们还对我们的算法进行了改良。这其中也包括非常特别的参数化的过程,比如说我们需要把结构隐藏起来,而且我们也是用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首先考虑这样一个理念,当然他也用在其他的系统当中去,比如说对屋顶的表达,或者说对其他形式的表达,他都体现了不同的部件。比如说这个他展示的,我们在某一个地方迷路了。这对于建筑师来说,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空荡荡的美术馆,或者说一个建筑。我们还应该考虑他里边的用途,将来会有谁使用这样一个房子。同时,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做了另外的一个设计。在这里我们也是使用了这样一种算法,这样体现的就是周围地理环境的结合。同时他还有另外一种特点,他是一种行为,这种形式实际上也是非常有机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僵硬,但他也有一些非常大的灵活性。如果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我们就能得出另外的结构,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数据。
    接下来我想给大家讲一下应用,因为我们都知道在信息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对我们来说这方面的工作特别大。这样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小规模的应用。最近我们参加了台湾的项目,也是参加了流行月中心。我们发现在这里也是处理了很多的代码,我们希望能够加速我们的设计过程,因为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比赛。我们的设计花了三个州的时间,其中的工作是非常多的,对于项目来说,对于他的概念,因为他体现的是一种港口的概念,也希望我们的这个项目说明完之后,他能够和城市周围的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公园、博物馆,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和周围的建筑物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地方是一个可持续的,因为在这个地方污染特别严重。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能够减少环境的一些污染,在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采用了LED的灯光。实际LED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会对我们的建筑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把这个项目叫做荧光灯项目,因为我们可以考虑到流行月的环境,流行月涉及到非常多的颜色,以及各式各样的灯光、音乐,所以我们希望在设计当中也能够体现出来这一点。同时我们还采用了一些不同的项目,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我们又推出了怪模型,这个波形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这个建筑完之后可以和周围很好的环境结合在一起,因为这里有购物的环节,同时人们可以去博物馆共享。这个地方也能体现一种流血音乐的感觉,世界上这是我们第一次展示这样的项目,目前正完成第一且,这里边对其材料、对其材料涉及性的握性,对于小规模的设计工程,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说家具或者说隐私的设计,我们很好的研究了材料性能,刚开始的考虑是把材料用于一个灯光墙。{{page}}
    还有另外一个竞赛,也是同时在同一个惩治,他主要涉及到3D的项目,我们也确实提供这样的理念,我们可以从大自然当中吸取一些理念,可以把他应用到我们设计设计当中去。这样的话,可以在人类的建筑当中体现一些自然当中的理念。
    这个建筑物的理念是指澳门能够出这样一整套书,我们可以弄清楚现实是沈蓓。客户来的话,这里边是有不同体验的。我们有着垂直特点,看到大家有不同的终点站,同时我们在县城,大家看到我们进行了不同的分割,大家看建筑物内部有一些节能的设施。再一次看到理念也是进行了设计。还有一个体现是我们亚洲的设计,看到空间的分布,把乘客进行了分散、分流,如果大家到了这个地方,可以给大家不同的指示牌,能够闪烁不同的指示,比如气候出现变化,对于时间也会进行调整。最后给呈现一下导向,他也有不同的模式。所以有关材料方面也会进行不同的探讨。
    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下印度建筑师对于学校的项目进行了合作,就这个项目而言,我们也找到了一些特殊的纤维材质,而且外立面而言,设计的时候,涉及到限制性,所以我们之后又找到像这样的材质的物质,可能能够很好的从这儿展示一下。
    我们怎么生成这样一个材质,我们对不同的规模进行了模拟,每一种都有限定性。就外立面而言,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水平面,涉及到了我们的面板,会有不同的大小。我们也有一些逻辑,我们希望对此提供合理化的设计。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希望我们的描述力度更强烈一些。而且在材质方面能够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接下来我也要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的项目,具体的结构。我们使用的是同样的成型的理论,但是因为在孟买,他的天气是比较特殊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引入有关太阴风能情况。大家在现场可以看到,我们有关天气的数字,在接下来的项目介绍之中,就具体的数字进行了整合。我们也希望在我们的体系设计当中能够做到什么,同时我们也做一些延佑,看一下应对当地特殊的气候状况怎么应对,大家在此可以看到有关天气方面的信息。对于我们各个因素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但我们可以看到参数化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一些特殊支出,我们才可以看到,科技进行一些平衡。除了学科之外,还探索了其他的因素,一方面要侧重于几何安排,另外我们希望能够在数据之下深入的挖掘。同个这末做,就能对不同形状的差异化操作。我们也使用类似的应用工具,之后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的进行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的副产品得到了生存。因为在建筑环节当中,我面临一些限制性的因素,可突然之间就发现了这种制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负产品,我们也进行了智能,这些智能能够进行自我声称。
    我们和其他的设计师进行了合作,这是他的外立面,对我来说比较有意思的一点,要了解我们的样本,了解我们的开放空间是什么。我们这里并不是一个逐渐出现的参数化的解,而是出现一些转换,这这些砖混是非常机具的。
    关于渡晶体的结构,我们没有了解当地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地可能有一些橄榄树,由当地一些具体的做法,很多年都保留了地中海史的风格,他们的接到比较下载,而且气侯也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可以生活一些建议,我们开发了一些基础的技能。我们对于航线进行了分析,因为针对海洋部分希望能够更适应当地的气侯和环境,我们在这儿有着不同的层面我希望大家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可操作的来。
    他们也使用了工具进行材料方面的探索,因为这些材料他们是能够符合我们对数据的要求之后就可以生活了。所有的人必须看实际的纬度是什么,他们看到不同的尺度着有着不同的信息,他们输入信息之后进行生成,最后看到生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他们非常关注几何,同时也是非常关注实际应用方面的可操作性,他们使用这样的引擎,这种做法越来越多了。我们希望你能够来实现我们的想法,但有的时候、有的作品还是不能加以实施的。我们希望能够物质化,有的工程师也是需要进行定植,他们对于项目进行特殊的定植,今年上海世博会我们有一些非常好的软件,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结构。这样的结构和规律是一种自发性的,能够给大家生成一些特殊的形状,或者说是形体。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搜索引擎能够更加的有生成力。
    另外我们也使用了机器人进行相应的制作和建造,大家看到非常精确的几何形体可以由这些机器人来操作。有的时候这些形状的材料而言可能会面临着象征性,我们就可以机器人来帮助我们。将来这些行为达到实际的操作层面,我们所指的不仅仅是视觉上,而且我们可以采取机器来进行实践。
    他们也和很多的原则加以实施,现在大家已经提到了打印以及很多应用。他们也进行了编程。他们不仅仅限制与机器,就如我们的同仁一样,他们已经组成了社区,这些社区当中已经有很多的事务所进行合作、进行构建。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成果。
    谢谢各位!{{page}}



主持人:
    非常感谢Lisa Lwamoto。下一位嘉宾是马文钊先生,马先生来自于西安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是用激光来固化液体光明素质成型,形成固化的模型。用这种方法塑造模型,把模型用在新产品的开发和一些设计创意的模型方面。有请马文钊先生给我们介绍这一新技术,这一技术是国家专利,国家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技术是中国的一项专利。欢迎马先生。



马文钊:
    首先在这里感谢徐老师和双年展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和建筑界的朋友交流、沟通。
    今天我的题目是“快速制造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座会问快速制造技术和建筑设计有什么关联,他们有什么结合点,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刚才有几位发言者和嘉宾已经把相关的技术进行了介绍。下面由我来从机械的的角度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快速制造国家研究中心是由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一个国家级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主要是从事快速制造技术,包括快速成型、快速模具和超高速,还有复杂零件的铸造技术,今天的主题主要是建筑领域,建筑和机械最开始是一样的,都是由设计到真正的实务的转换,当然这个转换的过程可能不太一样,我们的机械主要关注的是把设计者的产品做成真正的用品功能件,或者说生活用品,包括我们的航空航天、汽车家电包括民用领域。建筑这一块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民筑。
    我们的中心在国内是97年开始涉足这一技术,在97年的时候当时也是国家的“863”项目,在技术课题完结以后就进行产业化的运作。为什么要进行产业化运作,因为在产业化过程中,技术真正的得到市场的检验、用户的检验。
    快速制造技术简单的说是通过基于离散的堆积成型原理,快速形成样品或者说实物体。快速原型技术是快速制造大家族中最先产生的制造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快速工具、快速模具和快速生物支架制造。快速制造的特点是什么?产品三维CAD设计为前提,包括建筑行业用的犀牛、3DMAXE。加工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的工序,不像传统的机器加工,是通过3A数据直接通过计算机控制一层层的共建建筑。机械加工加工不了都可以进行实现,
    整个快速制造技术的路线,前期是我们数据生成的过程,数据生成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自主设计,也可以通过一些反求的设备,把表面的数据采集下来。接下来进行快速成型,或者传统的机械加工,接下来做成一个物理的模型。通过这样的建筑之后进行设计,使设计师更好的检验设计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在机械行业用的,是实体的功能件,快速铸造等领域,这主要是在机械加工方面。
    逆向工程,通过光学技术把表面数据采集下来,可以生成一个三维的造型。这样在实体当中的数据转换到计算机里边形成一些数据模型。这是嫂名系统的工具,从2008年技术就获得了国际的先进水平,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在汽车的行业,通过一些测试能够把汽车的量型,现在的汽车都是两三十万辆,很快的转换造型,通过这个方法来推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通过实体可以看到,我们通过测试把表面的数据采集下来。包括现在对一些建筑的外观也进行一些采集,通过这样来做一些建筑模型。这是在航空航天的应用,这是在文物修复上的应用。这两年兴起的动漫造型,原理是从实物到测量数据再到快速成型机做出样件,然后进行分析、改正。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刚才几位发言者也都提到。快速成型技术就是通过三维的制造来把计算机生成的数据迅速的转换为实体。在这个行业当中有很多的技术,不同的技术他的精度、结构,做出来的产品光线度、性能也都不一样。而我们主要是从光固化开始成型,通过三维数据可以通过一层层的加工制作,最后形成一个立体的造型。他的过程是一个材料形成的过程,不是像有一些行业通过去除法,有一些比较大的相继去除最后雕刻出来的一个造型,他是一层层来做的。
   这是光固法,照射区域的光影进行固化,一层层的加工,最后形成一个实体。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动画可以看一下。将实物进行离散,然后通过激光照射下面的光敏树脂。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一层层的扫描,走的是扫描路径?右惮转换成固态,通过一层层的累加制作,形成最后的工具。他的工作原理跟建筑盖房子一样,破一层砖是平面,很多砖累加起来就是一个立体结构。这就是通过特殊的工艺,来加工三维的数据。这种工艺只要设计出来就能做出来这种水平。最后就可以得?G立体的造型。
    快速成型技术是从8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就是直接用于3D、2D的数据,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也不受零件结构与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我们在建筑行业,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可以将建筑师设计的三维造型很快的做出来,缩小比例成样品,建筑师可以拿到样品,对他的结构和力学方面进行检测。这样的话,就是一种相当直观的体型,而不是电脑里看到三维的抽象的。这种样品今天业带来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传过来看一看。
    这是快速成型加工的设备,目前来说这是快速成型里边成型速度最快、加工速度最高,他可以达到机械正负0.1个毫米。可以看到一些样品,他可以做一些形状非常复杂的结构。原来快速成型属于飞镖设备,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制定国家的一个标准。
    这是我们的一些应用,应用的方面大家看起来比较直观,一个是模型展示,五粮液做了一些瓶的特殊结构,每年都要进行防伪升级。这是我们做的飞机模型,这样可以测试一些力学方面的情况,不需要把飞机做出来再做实验。这是装配上的功能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先做一些设计,把实吴做出来进行验证,验证完之后再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这些是在保时捷汽车上做的功能建筑,在这个过程中,在新成前期开发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实验,这是我们做的工程力学的分析。下一个是在汽车方面,这两年汽车发展的非常活,交通也是越来越拥堵。为什么这样,因为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到中国国内老百姓生活当中,而且汽车的产量非常多,他对新产品开发要求非常多,很多汽车都是在做很多的工作。这是我们在动漫造型上做的,很多的动画片和动漫电影在发布的时候,是需要做一些人物造型。
    参数化现行设计主题这一块的,这是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做的一些样品。这些结构都是非常复杂,而且通过机械加工,肯定加工不出来的。这是这次参加双年展给部分设计师做的样品。这在之前嘉宾报道中都可能看到过这样的图片。其他方面,包括首饰、眼睛等比较精细的轻工产品的上的应用。这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更多的是应用在手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假肢和人体骨骼的替代物,大家知道人体是比较特殊的结构,他的形状是不规则体,如果通过传统的树木加工出来比较困难,现在采用快速转型技术做出来。
    通过三维技术的发展,接下来介绍一下CT,CT在医学应用很多,我们用CT扫描下来的图片数据结合起来,最后形成一个三维立体造型,这样可以很快的做出来。做出来之后,医生就可以拿机器分析比对,很对如果没有问题数据确定,最后做出来就可以马上植入人体。这是我们在人体颈椎导航方面的应用,现在颈椎手术风险性比较高,一般是由经验老道的医生进行,而且成功率不是很高。现在通过CT扫描技术得到人的骨骼数据以后,可以用三维技术合成起来,合成起来以后可以得到形状,形状得到以后可以做脊椎手术的时候进行表现贴合模拟,模拟之后上面做两个立柱,导致贴合患者的骨骼就可以直接打进去,打进去手术成功率是99%。这是分联体婴儿的一个技术,很多儿童的骨骼要进行分离前要进行分析。这是应用在牙齿矫正,现在很多的畸形患者要矫正牙齿是用牙套进行机械矫正,机械拉力矫正,现在我们做的是患者不用做机械,可以直接让你咬合一个实装模型仅仅数据采集一点一点的矫正,在做牙套的过程中,调整一个距离,因为人体的牙齿说明80多140克就可以进行矫正,通过带不同阶段的牙套可以达到牙齿的矫正。还有在假肢上的应用。
    快速模具,快速成型做出来的样品把它做成一个实际应用的产品,他可以通过快速模具,通过直接触摸或者间接触摸。这是通过小批量的制作。
    整个的情况就是这样。在快速制造技术中,建筑行业能够跟大家进行沟通、交流,也希望使用我们的技术帮助我们的设计师做一个数字化到现实的体现和呈现。
    谢谢!{{page}}



主持人: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中国的快速成型技术,实际上像马文钊介绍的,他们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技术,他们生产的快速成型机具有高精确度的特征。
    接下来有请宋钢先生给我们做报告,宋钢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他的硕士是在清华大学和美国获得,从美国回来之后自己成立事务所,同时在华南理工大学教书。这次他的作品以及他学生的作品都参加了今年的双年展,应该说他的作品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下面有请宋钢先生。



宋钢:
    从某种意义上讲,双年展的发展历程也是我个人的学习历程,我也见证了数字和数字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今天我主要是非常简短的讲一讲,去年回到华南理工大学教书以及成立自己工作室实践的感受。
    我们主要在华南理工大学做一些数字相关的教学实践,同时利用珠江三角洲非常丰富的数控资源致力于能够非常无缝的把设计、加工建造、整体的一套流程建立起来的方式。所以基本上除了有事务所的时间系,还有很多是教学的工作。最初我们也是做了相当多的设计,发现对于年轻建筑师是不太可能进行控制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播放的这些项目。
    由于广州亚运会的原因,所以年轻建筑师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是亚运会开幕式的镇江对面就有一个景观,当时业主是为了想建更多的面积,我们主要是通过数字模型对,对面的消切尽量形成的形状,目前正在首尾阶段。还有一些环境的整治,当然有一些非常适领导意识环境的小装饰,比如说这是其中三叶广场的一个门,我自身不太喜欢这个设计,但其中整个折钢板全部采用水稻切割,数控的加工方式在建筑师和建筑师实践中,在所有的地方都存在。我们也组织一些教学进行探索,包括快速成型。
    接下来主要是通过三个教学研究的项目讲一讲我们在数字和数字建构以及利用数字建构的工具实现设计师想法。
    这个墙主要的做法是通过切割,通过定位然后搭建,这个过程非常快,通过这一点采用数字切割工具的便利性和对形式控制的能力。接下来是去年深圳双年展各展的展台,在展台中营造一个跟人非常互动的展览平面,所以设计一个曲线的造型。把造型按照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划分,划分完以后导出三维数据,然后进行加工。加工完以后,让学生根据泛线进行现场的拼装。这是最后拼装完的一个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研究,学生们就很清楚的是,对复杂形式的控制,必须借助与计算机和数字建造的方式得以实现。这是最后展示的效果,有很多参观者特别乐意在上边走动,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参观。
    这次的双年展又进行了另外的教学尝试,这是最终的形式。当然形式的开始有很多出发点,这里非常简单的过一下,包括对西方穹顶的理解,对形式进行控制,然后产生不同的形式,对形式根据穹顶的模型然后产生一些变化,然后产生非常有趣的基理。设计一个大的形式,考虑受力点。
    这是3D打印出来的效果模型。在过程中有很多的尝试,包括尝试不同的宽厚,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有意思的是,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在珠江三角洲专门给那些大的公司,比如说富士康做一些手机配件的,他们做一个小尺度非常精密的工业产品。但是他们的生产能力是非常可以实现大的数字在建筑方面的应用,所以跟他们的一些交流,根据他们的生产能力进行设计的调整。我们最终是想做一个四米大的模型,但是确实时间比较赶,所以完成了一部分,这是其中一部分的模型结构。
    跟工厂交流总是非常有意思,工厂的人总是告诉你很多,关于制造本身的理解。这些制造本身的技术反过头来对建筑师确实有非常大的启发。事实上跟工厂的紧密联系,在以前对于很多工业的设计师是非常紧密的工作,但是对于建筑设计师他们却是比较陌生的。在我之前的一些工作中,我们完成示功图以后经常仍给施工方整个过程到底完成什么样,但我们开始关注数字建造、数字机器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原来背后还有很多值得建筑师思考的东西。这是利用沙子快速成型的工厂的照片。刚才提到快速成型,有ABS塑料的成型,也有光敏树脂,这是利用沙子,基本原理跟前面播放的比较类似,沙子成型的模具。也可以做一些类似于这样的造型。
    谢谢大家!{{page}}



主持人: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两位发言嘉宾,他们两位都是来自于西班牙,第一位是(E瑞纳),他们这家公司是西班牙非常有名的特殊的釉面砖的制造公司。第二位是Jose Ramon,他毕业于ASKU,毕业之后在西班牙成立自己的公司,公司叫做JJLab,在最近的两次世界国际建筑竞赛当中获得了两项项目的设计权,一个是在南航,在南韩的地下广场设计中得奖,另外一个是墨西哥的住宅设计。待会两位会分别介绍他们的公司和他们的作品。首先有请(E瑞纳)。



(E瑞纳):
    大家好!主办方能够邀请我,我很高兴能够到此次论坛和大家介绍一下在西班牙的建筑行业发展。我们主要进行当代建筑的设计,我们所推的釉面砖是在西班牙制造提供给全世界使用。在建筑当中使用瓷砖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应该比较熟悉。除此之外我们对未来也是非常有信心,我们非常高兴和自豪,能够在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中使用我们的釉面砖,有了新的技术可以进行新的创新。关于行业的创新都是来自西班牙各个瓷业,比如说有了数字印刷技术,我们可以进行釉面砖创新。
    现在我们有可能对瓷砖进行定制,适应于各种各样的用途。比如这是在世博会当中西班牙馆,这里有4500多块的釉面砖,每一块都是不同的。这是我们的西班牙馆,我们的瓷砖用来建造像竹子的形状。从这一幅图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是有可能来制造出不同形状的瓷砖。而且我们也可以在厨房或者说在洗手间使用,在别的场合也能广泛的使用。这幅图给我们展示了非常独特的建筑物,他的外立面是由这样的瓷砖所覆盖的。我们的行业和学术界进行了多年的合作。由于我们之间的合作,我们和国际的大学,像美国的哈佛大学等等,我们进行了长期的合作。通过这样的合作,就有助于来提升我们的创新性,能够把新的理念注入到产业当中。所以我们就能够把瓷砖应用到公共的场合,而且适用在各式各样的场合。大家看到,这是在西班牙的邦尼德市,这是我们在09年赢得大赛的大奖。我们位于巴塞罗那的十层,瓷砖应用到了屋顶。
    还有另外一个项目,这是在法拉克伐市的会议中心,还有另外一个图片可以展示出我们的釉面砖能够应用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建筑物。
    非常感谢各位的倾听,希望我的介绍能够给大家了解釉面砖有关建筑方面如何使用。谢谢各位!{{page}}



Jose Ramon:
    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能够邀请我们参与此次论坛,我们是来自于西班牙的,能够到此很高兴,首先我要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办事处的情况,然后要给大家介绍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
    这是在上个月,在马来西亚我们所做的项目。我们所进行的项目是在一系列会议中心进行了相应的建造。大家可以看到办了不同的会议,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对表面进行创新,这里的结构是与众不同的。我们也赢得了在韩国的竞赛,在设计竞赛当中主要是涉及到了广场,广场的结构是地下的,外观是什么样的?我们在这儿希望来表面的表述我们的想法,这是他们的一层。这是对于墙面,对于屋顶都有着连接性,都是流动的。我们也赢得了在墨西哥市的一个项目,这也是他们的歌剧院。大家看到歌剧院的项目,他包括了不同的部分,我们意识到,我们要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这里的处理方法,就在于我们把这里的空间进行充分的使用。这是外立面,我们也同时进行了合作。
    有关空间方面,我们进行了诠释。这是他的入口,这个是体现了天气条件,同时我们也对他们进行了参数化的处理,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对项目的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就是项目实际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外部的外立面,他的外立面是一个蛇的形状,他能够更好的利用当地的天气条件,这是内部的情况。同时我们也要开发出一个工具,主要是用于西班牙的一些项目。在欧洲的城市,我们也特别强调可持续的发展和环保,所以在我们的设计当中,我们也强调这些理念。设计出来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人们来进行分析,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操控。
    人们也会拿到一些反馈的意见,拿到概念进行分析,然后会得到返回意见。这些工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人们也可以生成一些主题,我们希望能够充分的利用这样一些工具来帮助设计师。我们有很多的软件来进行分析处理,我们还有不同的软件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环境影响。接下来想给大家讲一下,我们与他们的一个合作。
    这一合作的项目,我们是和巴塞斯意(音)建筑事务所合作的结果,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外立墙,就是在这个脚的外立墙。同时我们还做出了对于不同建筑的组建进行了设计。然后是组建的设计以及生产。然后就是建筑施工现场,这是一个模具,是所使用的一个模具,这也是一些模具,当我们有了这些模具之后,还需要考虑他和其他模具的一个结合。这里就是一些图片,他也实现了不同墙立面之间很好的过渡。这是另外一个项目,他的外立面看起来都是金色的。这是具体安装的情况。
    接下来我想给大家讲一下,我们所做的另外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安装也是在西班牙。我们也是使用这样一个概念,来传递我们这种建筑的理念,在这里可以看到有草有水,我们借助这样一些理念来开始设计。我们也是进行了行为模拟,然后是一些作品,我们如何把不同的组件组合在一起。之后我们选了这个。这些就是实体模型,恩我们使用两个参数,一个是地板,还有一个就是草。对于地板我们使用的是五个不同的类型,五个不同类型的砖来进行铺设。如何把他和我们的模具整合在一起,体现他的一个力量。
    我们使用这个材料,这个材料叫拉曼斯(音),是3毫米,大家可以看到其中的纤维结构。他的高度是2.2米,我们使用18个不同的模型。这是另外一个模拟的模型,这是他的模块,这是生产制作的过程。放上模具,最后得到的一个成品。这是具体安装的情况。
    这就是我的全部介绍。非常感谢!{{page}}



主持人:
    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孔宇航教授,孔教授是建筑细部杂志的主编,曾经是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在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孔教授的博士论文是非线性有机建筑,基于他的博士论文,他写了一本书,《非线性有机建筑》,即将出版,相信这本书将是大家追捧的读本。欢迎孔院长。



孔宇航:
    谢谢徐卫国教授。今天这一天也是非常的兴奋,看了这么多很刺激的形态,通过参数化是自由形体。整个的过程我想讲的是怎样做的事情,而我最近五年在研究的是非线性有机建筑,谈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实际上非线性科学是在3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发展,应用到建筑上一开始起源于西方。中国最近在十年发展特别快,一方面是说,看我们的建筑媒体有很多建筑师的作品开始出现很多自由形体的作品,而且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两三年我看这些建筑杂志。今年夏天去了威尼斯的双年展,很多类似于自由形体的建筑设计的理念在不断的扩大。为什么把非线性跟有机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我们方面上的设计是1990年在美国做的设计竞赛,当时用分形几何做的竞赛概念。
    今天我们从大体上的设计层面、学术层面或者说将来的一个方向的预测进行探讨。我认为,在目前范围内我们对参数化这一建筑设计或者说非线性建筑、非线性有机建筑,可能有这样一个很大的背景,人类对环境的重视。人类对自然潜在生存机构的了解,比如说分形几何的发现会导致我们对建筑的传统几何框架的一种重新思考。当然有很多建筑师试图应用大自然的几何去做一系列的设计。将来有可能出现新的趋势,有机建筑跟计算机的结合产生一个新的趋势。
    事实上我们讲建筑,我们不能不谈民间做的很优秀的建筑。早期设计的时候,比如说漓江古城,他不一定是近现代科学的影响,他是根据人们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或者说利用城市周边现有的地型、水体来组织一个城市,或者说组织他的建筑。实际上我认为这是比较朴素的有机建筑,他并不是说很强烈的几何控制权的影响,而更多的是考虑人对生活的体验,反映了城镇、城市的建筑方面。
    有机建筑早期,比如说高迪做的建筑,现在我们很容易进行建造。早期高迪这样花一生的精力来从事这样的建筑,这个建筑在当时是新古典建筑时期是很另类的,但是目前,当时是通过人工来处理的,还没有到机械制造的时代。92年我去过赖特的流水别墅,有机建筑的一个经典作品,新时期赖特已经试图冲破方盒子建筑,把大自然的印象引入进来打破传统的盒子,这是早期有机建筑的萌芽。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建筑应该建在山中,而不应该是建在山上。
    实际上沙利文和赖特都是受1850年左右的植物学影响,对生物学、植物学怎么引入建筑,这是做过研究的,所以产生很多很优秀的作品。在德国,夏隆和贺令他认为,为什么现代建筑一个是机器时代,为什么用了几何的控制特别强烈。他主张建筑本身应该观察自然,从我们今天看到所有的作品,按理来讲,类似于这样的形态看上去似曾相识,在自然当中或者说生物的各种形态能够看到,只不过说参数化没有发展以前,我们无法通过人工来实现。所以很多我们看今天的发展趋势,应该归纳我们对历史上一系列的现象怎么升华。机械原理时代跟生命原理时代,60年代以前是叫生命原理时代,提出了很重要的新陈代谢的影响。实际上这个时候对建筑的反思已经开始进行。比如说他做的一些建筑也是充分引喻对生命的特征在他建筑重油所体现。
    同样是60年代末,麦克哈姆写了一本书引发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大部分还是以控制自然为主导的设计思想。戴雯皮尔森提到了盖娅宣言。在座的建筑有很多的年轻学生,实际上我们要反思当代中国的建筑实际,或者说国际上还相对目前比较普遍的实践,我认为是近现代科学的一种影响,其实我认为把它归纳为一种线性思维,具体的反映在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反映牛顿的理论,或者说拉普拉斯怎么把他推向一个高潮。我们现代主义的先锋建筑师,怎么把机器的美学应用到他的理念中,怎么传播到世界范围。
    从客观情况上来讲,世界大战引起各种各样的后遗症。要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讲,大规模的生产和标准化的体系而造成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大部分是以标准化来进行制造,或者说方盒子,在中国的大城市可能还显现不出来,现在大部分的国际主义建筑还是不断的向乡村蔓延。
    中国本身的现状,在中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关系,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试图建立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模式,来跟我们的建筑创造主题进行参考。实际上真正的世界应该是上面用红字标的,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非线性关系现实世界的本真状态。建筑师借用非线性科学思维,为人类或者说为建筑师敞开更多的思维方向。非线性包括三个学科,一个是分形组合,一个是混搭理论,还有自组织科学。
    要细化建筑未来得发展方向,是不是要对传统认识的最核心的元素,场所、空间建造形式等等。现代科学对场所的一种态度,现在的建筑把人们从场所当中分离出去,或者说建筑现象学对建筑的思考更多的是考虑怎么使场所回到人类最本真的一种状态。
    所以我们讲,在中国最近这几年经常研讨关于现象学或者说场所精神,实际上在国外二三十年以前,而中国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在这个时间展开这样的讨论,这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怎么使我们未来的建筑,非线性有机建筑能够与人类的历史、文化传承有更大的关联性,或者对时代的认知,我们对建造或者说对景观各方面怎么进行整合。从建筑体验来讲,我认为现代建筑或说国际主义建筑,因为他引用一种欧几里的几何,把人的行为固定住。我现在从这个方向走到门,必须延着这样的直线走。而人的行为是不可能延着直线,历史上为了建造的方便,故意强行有这样一个鉴定。{{page}}
    题上来讲,有很多种元素在里边,包括我们对于景观和场所的体验。很多日本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他对场所的认知,或者说对现场的观察,远远超过我们对目前大部分人对场所的认识,不人家对场所的体验能够反映到将来设计的作品中。而这跟我们参数化设计,计算机怎么把人观察的行为作为一种现象。
    建筑走向复杂性,基地本身也有很重要的历史。比如说古罗马分很多不同的历史时期,很多建筑师创造的时候更多的是怎么模仿,而对基地场所历史的现状了解,所以这里边有一个基地考古。如果知道基地本身的历史,对我们将来进行设计的时候,参数就会更多一些,或者说独特性独一无二性就会存在。有机性的一个特点是,独特性在里边。事实上传统建筑对空间的理解,以及当代建筑队空间的理解完全是不一样的。这里边举了一个例子,莫比乌斯,正常建筑是做一个住宅设计,会考虑多少功能要求,起居、客厅、厨房等等。靠平常的设计,可能要基于对计算机、人24小时不同阶段的行为进行输入到电脑中,形成一个不同的建筑空间。
    在未来兼硃重怎么有效的消极机械的模式,而更多的是反映人类的生活空间,这是我们建筑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实际上空间本身,设计任务书的下达,他实际上是短时间内确定性的。一个任务书多少面积、什么样的功能。但真正思考空间的问题,实际上空间是不确定性的。比如说故宫,或者说798,原来是厂房,现在变成展馆。在设计之前,把未来可变的参数量输入到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全世界都有可能出现,今天可是办公,明天可能就是变成其他类型的建筑。我们怎么在设计的过程中来反映?
    还有一种现象,今天我看诸位学者建筑师讲的,我有这么一个担忧,一开始Neil Leach讲了,会出现一个自由建筑风格,我就担心年轻的学生更多的是从视觉去考虑问题,这个形象觉得特别的刺激。很多不考虑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建筑,我是为人各种各样的体验服务,这是线下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
    我们对空间的理解不是简单的几何空间,是方形还是圆形,更重要的是怎么倾听空间的声音,把空间作为个体生命来进行认知。东方建筑师和西方建筑师还是存在很多的差异,实际上这个类型本身就是一个图书馆类型,但是建筑师本身对传统的结构体系,好比说对传统的空间行为的认知进行一系列的认知而创造这样一个媒体中心。他的时间更多是通过本人对人的环境的认知和所计算的曲线,来反思传统建筑的场所和空间或者说他的建造。
    同样旁边仙台媒体中心前面的两根柱子也有一定的关联,设计师灵感的获得,他自己解释说从参观水族馆得到的印象。其实旁边两排树对里边的形态,与自然的状态都有形成一定的影响,这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在进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所处的时代跟我们的工艺时代、农耕时代,真正的差异在什么?建筑的未来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农耕文明时代,人类主要的建造是从工匠。比如说苏州、漓江,对人的尺度是很清晰的,尺度把握的非常好。
    到工艺文明时期,由于机械制造的产生,就产生像北京这样很大都的空间,没有尺度感,很不人性化,因为未来的,或者说现在开始兴起的数控建造,会重升华到机械时代所无法达到的建造技术,而达到曾经拥有的农耕文明的尺度感。这是计算机运行能力跟数控建造以及我们异地系统的操作方式,他的可达性会越来越竞技我们的生活。
    从研究层面,本身今天谈的参数化主题就是跨学科的,因为他本身是属于工艺设计或者说属于造船艺、飞机制造艺,应该是属于很熟悉的参数化技术。跨学科对我们的研究,对我们未来建筑的影响也会很大。因为我在大学里边教书,从学术层面,我们的学术研究跟学术间怎么互动,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这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怎么跟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尤其是参数化设计到数控制造。大连的很多建造就是用造船厂的工人。有各种各样的合作。
    非线性有机建筑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从机械理性的思维方式走向非线性有机思考方式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走向施行的设计。这句话是对我前面所讲的一个总体的总结。
    我对希腊画酒神的面具非常感兴趣,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真正的面目。当我们在思考非线性设计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点,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对上帝有一个固定的形象,觉得酒神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在思考过程中,实际上引喻非线性有机建筑,酒神的面目不是说面具在变,实际上本身的面目就是在变,他不是一个固定的形态,而是一个总体动态的形象。要是我们真正能够理解这一点,也许我们对非线性有机建筑就能有一个很深的理解。
    谢谢大家!{{page}}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Stephanie Lavaux,他是巴黎RSie(n)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接下来有请他来发言。



Stephanie Lavaux:
    我有一个礼物,我是最后的发言人,首先我要致谢,感谢在座的各位、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是来自巴黎Rsie建筑事务所,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进行介绍。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PPT,我是2010双年展的国际组策展人。
    大家可以感觉到看到的东西很多是模糊不清的,我也是。在生活当中,我并不是说对一切的事情都很清楚,我必须要进行过滤。我讲的是英文,每一个人讲的不一定都是英文,大家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背景。但大家可以一块儿的在生活中对建筑进行分享。这一点非常有意思,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大家所展示的非常美丽的作品。接下来希望给大家侧重讲一下,我们有一种期盼,我们希望能够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来进行展现,我们如何能够呈现一种情景,怎么使得他能够有效。
    我会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们最近工作的经历,因为自从1986年以来,我们就对计算机进行充分的应用,我们并不是手工艺人,我们还是进行了很多的实验。大家可以听到,我的英语也不是非常好。
    大家要知道,我们是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事务所,所以其中会有一些摩擦,我们确实是进行了很多的实验。这是一个小型的项目,是一个艺术家的项目,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一些机械,这里的情景是来自一个电影,这里并不是具体的建筑,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就这个小小的建筑物进行了工作,最后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来提供电力,我们在这么一个荒漠的地方得到了电力。但是之前我们必须使用牲畜来提供电力,因为我们只有有电才能使得机器得到运作。
    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参赛的一个作品,首先从玻璃的循环开始,当然他的外形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这是房子,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的制备,建筑的问题就是外表皮的问题,怎么对外景观进行顾虑。这里是一个博物馆,是泰国的博物馆,他也是体现了一种理念。但实际上这个建筑最后没有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就像概念车一样。首先设置了这样一个概念,为一个电力公司设定了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发现他使用一些光伏太阳能板在墙长,以及他的顶部都装了这样一些光伏太阳能的板来产生电力,这是另外一个项目,是我们一个私有客户设计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针对私人家庭设计的一个项目,他们要求这个房子在夏天渡假的时候会过去。如果你从来没有进去或者说在外面感受一下的话,你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他的房间相对来说是开放的。但是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讲,他的里面和外面都像房子一样。当然他也涉及到一些材料的结构和组成等等。我们都是有一些在工具的帮助下来实现的。
    这里是一个三轴的机械,也是针对一个项目的。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使用了这样一些技术。这是最后一个,也是在一次双年展上展出的一个作品。这个建筑体现的就是太阳和月亮的关系,当然他也体现了我们这种太空的理念。这里是他的一个结构,建造出来之后,他能够追随着太阳和月亮,所以在这个建筑当中,他的采光特别好,也是使用了一些很好的材料。
    我要说的今天我学到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工业以及建筑之间的联系。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业上的一些手法和工具把我们建筑师的梦想变成现实。我也是特别高兴到中国来,中国是一个特别伟大的国家,跟我们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里的人也都非常有激情,这里就是在双年展上展示的一个作品。
    我就到此结束,再次感谢!{{page}}



主持人:
    今天我们的嘉宾发言就结束了,接下来有三场讨论会。
    主持嘉宾是孔宇航教授,讨论嘉宾有请:Prix、Rolan  Snooks、杜鹃、朱锫、高岩。



孔宇航: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Prix,他本人在世界知名的是从88年举办的一次七人展,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从此之后他走向国际舞台。下面首先有请Prix先生。
    
Prix:
    我会讲一下我们职业能力的散失,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天还有昨天的建筑师,是完全不同的,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当我们在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以前的建筑师,他们要比现在的建筑师具有更多的权力。我也看到很多年轻的同事,你们也需要把这些权力抓回来,重新获取力量。也就是说对于建筑师来说,我们不仅仅是专业性的建筑师,建房子的人,同时我们还应当关注相应设计的理念,几年之前我跟我的朋友讲过,我并不想成为当代的年轻建筑师,因为当代的年轻建筑师,他们处于非常糟糕的一个环境,因为计算机具有非常强大的能力,因为计算机的能力相当于我们有建筑师的能力,他可以做很多建筑师可以做的工作。有的时候,我们也知道,由计算机辅助设施做出来的设计,什么样的建筑师都能做,我们区分不出到底是哪个建筑师做的。
    大约两个星期前,我说,好,我会纠正这样的一个论调。因为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设计一个新生活的前沿,我们都知道城市新设计了一些方法,和这个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如何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气候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策略提出或者说建议一些新的方法、一些新的生活形式的方法。这样的话以帮助人类能够延续我们的后代。另外就是在未来的几年当中,我想有三点也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就这些问题我们也是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其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是美国的一位理论学家,(魁克斯),他说当然我们应该成为专家,因为我们在下一步可以说我们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正确的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你必须非常的正统,也需要模拟前人的做法。后来又一位青年学生问我,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你应该变的正统一些,同时应该谦虚一些来学习一些钱人的经验。



孔宇航:
    杜鹃女士,他是香港大学的教授,曾经任教于麻绳工学院,同时他有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参加2010年威尼斯少年展,是香港馆的策展人,下面请她做一个简短的讲话。



杜鹃:
    我想回应一下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些内容。有几点我是完全同意,我也是完全支持的。其中有一点,我并不是特别同意,所以我会从同的观点说起。你说建筑师已经失去了一些力量,你讲到现在的建筑师和以前的建筑师相比,他们的力量正在变少,你也讲到现代主义者的宣言,比如说以前建筑师的那些强势做法,但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一点,我并不认为今天的建筑师已经失去了力量,我想我们失去的是一种敏感度。
    在中国以及在亚洲,这里的建筑师他们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和现代主义者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现代主义者他们都有一种责任感,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责任,可能是因为责任的原因,使得我们的建筑师不能够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我们今天能够使用的工具,不管是计算机技术还是说建造设计,或者说构造设计等等,都是史无前例的。我想,这是在建筑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我们可以使用新形势的技术,这样就能生成一些新的设计。但是,我们也应该承担我们作为建筑师的一些作为。比如说最后的两位发言人在他们的发言当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讲到了参数化的设计,他们也讲到了办公室的工作,讲到为什么我们要做今天的设计,为什么我们今天强调这种设计?我们总是会发现我们办公室的工作总是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激动人心,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在建筑技术已经环境当中实现一个非常好的融合。
    也就是和你所提的三个原则一样,就是要模拟大自然当中的一些理念。我们希望能够创建这样一个亲密的关系,使得人和自然,以及人和城市能够共生共存。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Prix:
    我要祝贺你,你认为你自己有力量的话,我当然要祝贺你。当然我们现在都无法控制我们的建筑,因为是别人控制你的建筑,比如说城市规划,你可能无法为市长提供建议,因为处于一些政治上的原因。



孔宇航:
    非常高兴我们有不同的声音出来,有不同的观点。接下来要请出Rolan  Snooks,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的事务所主要是从事非线性建筑设计和城市研究,他是从生物、社会、材料自组织等深层次方法研究。



Roland Snooks:
   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我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决您所说的一个问题。一个是和我们这次论坛话题非常相关,您所使用的术语的词汇、使用术语的方式。今天我们讲的是非线性参数化,我们反复的提到这样一些术语,其中一个线性还有一个非线性,我们总是会做这样一个对比,可能听起来非常有意思,但是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从1960年代起,我们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比如说有一些,有的时候参数化的一些问题可能会涉及到稳定性的问题,还有自动化的操纵,所以我希望我们的谈话不要更多的关注这种线性的东西。
   这些东西实际上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很多作品的设计,我想我们应该不是被动的来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有一个问题问Prix,现在讲到参数化,我们开始讨论讲到参数化的主义就是建筑的参数化主义,我想问一下这是否是某种动向的一个迹象。{{page}}



Prix:
    他提出了有关参数化方面的出现的迹象,这是一个新的风格,大家都在使用。通过这么做,对于我们全世界的繁荣昌盛是有意义的,好吧,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参数主义。他以一种哲学的方式进行争论,当然也涉及到一些其他的风格,比如说关于解构主义,还有现代主义,不管叫做什么,这里的区别是在于我们使用了机器作为一个富有责任的工具来进行人性化的决策。如果大家回顾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能够把我们最好的对社会的愿望表述出来,如果我们能够把人类精神的状态复印出一个机器,这和结构是不太一样的。这种术语是以前很久就存在的,我知道他之后是有一定真理的。但总之,这只是一种理论的方法。
    因为对于解构主义,他是来自于法国的追随者多里德,他其实是佛陆意德的学生,佛陆意德他经过很多调研,他的核心我们的驱动点、驱动力。如果我们使用这样一个理论,我们的潜意识被触动到了。通过这些可以避免或者说排除不合理的经济或者说不合理的建筑。这就是他的定论点,这也是这两种潮流不同之处。我觉得我在此并不是说要进行排斥,应该应该有更好的思维的方法,我们觉得我们的社会应该使用并行的系统的存在。比如说我们可以由电视、可以有电脑、可以有电影,同时存在。因为接下来还会有进一步参数化的潮流。
    
孔宇航:
    下面有请朱锫先生,他曾经获得全世纪新锋奖和全建筑设计奖。下面有请朱锫先生谈一谈他的印象。



朱锫:
    比较难谈,肯定会跑题。我出来的时候问徐卫国到底谈什么,他说谈未来。我记得一个歌手说了一句话“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跟的想法跟他找好相反。实际上从历史上看,比如说我们设想建筑的未来,包括世界的未来,如果退到几百年前,没有一个人可以预言今天。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永远无法预言未来,所以我们把未来确实可以当作一个梦。既然是梦,这里边未来得建筑或者说刚才我们谈到的非线性,实际上在我看来就很多电脑的东西实际上是作为我们可能在让自己进行一个梦游的工具,但愿他不成为我们梦的一个主导者,这是我的第一个理解。
    如果狂想一下未来,或者做一下未来的梦,我觉得未来建筑师不存在,就不会再有建筑师。也就是说今天意义上的建筑师。在未来建筑师肯定不会存在了,言外之意是什么?我觉得从我自己理解的建筑师的工作,我们处在一个很矛盾的工作的意识环境里,我不知道其他的建筑师是怎么理解的,至少我这么觉得。
    所以我觉得未来所追求的建筑学上的很多理想,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人的一种艺术。要不可能类似于今天所理解的产品,所以很显然建筑师的行业,在未来肯定会消失的。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判断。当然,如果说今天所有的技术特别是今天所从事建筑设计用了很多各种技术、信息、手段,如果我们把这些都理解成工具的话,我觉得实际上每一个建筑师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或者说在自己的所谓的梦境里边,真应该有一些在我看来是非真实的,或者是超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当然我们现在的工作也处于一点不着调的感觉,我们尝试做了很多建筑,但建筑实际上努力的是让人超图一种现实的困惑,今天大多数所有人看到今天的状态并不是自己内心,刚才说要说自己有一个梦,今天的现实离梦境太远。
    所以建筑确实应该摆脱一些很现实的,或者是很功能化的一种思维方式。我倒是觉得建筑应该能多做几个梦,能有一种梦境,能有一种超现实,甚至是很轻松的一种境界或说很诗意化的表达。今天来看我们的建筑,感染人的建筑越来越少,跟你情感上发生交流的建筑缺少这么一个渠道。所以说,我们今天坐在这儿谈很多,比如试图通过一些工具、通过今天的技术去判断未来的话,我觉得这是非常不聪明、非常不智慧的一种思维方式。我倒是但愿建筑师能够架构一些东西,是我们谈到更加非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甚至于更加理想化的一种方式来面对今天很物质化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



Prix:
    我提几句,对于建筑师做一些美好的梦,我们应该有一些新的方法来进行城市的规划,我不太了解,对量子力学英语应该怎么说。在这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他做了一些研究,他对于地理的物理学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他认为我们在思考方面,作为建筑师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非常积极。我们的梦想是在科学的梦想之后,因为我们总是来想象,如果这么认为建筑物就是局限于这本身了。



孔宇航:
    接下来有请高岩先生。他是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毕业清华大学,在英国建筑AA联盟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元素化设计,下面我们请他发言。



高岩:
    我愿意的就是一种投降就是香港大学的助理教授。
    一开始,我必须提倡对于建筑师是否消失,我觉得有点不太同意,因为我有一定的信仰。其实这主要是对于未来建筑师的鉴定是什么样的。因为我相信,我们是处于一个信息的时代,我们也面临着超过我们能够理解的能力之外的复杂程度。所以作为整体的知识来说得到了更为宽泛的分布。对于我们建筑的行业来说,我们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分配。我们也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技巧,比如说对于我们项目来说,不管是建筑的项目还是什么,必须要进行合作,这就意味着要有各个学科之内的互相合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行业会消失,或者说为什么会衍生成另外一个行业。{{page}}
    另外我们对知识在全人类、全社会进行分配,我们必须要有互动,而这儿就要求我们有一些全能的人才,有这样的全能人才作为我们项目的主任。因为这些项目非常的复杂,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知识。我们更多的是起到领导人的角色,我相信将来建筑师还是会存在的,不管你相不相信,我们应该是进一步的专业化。我觉得在将来还是会存在的,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汇映。
    我能够感觉到就此次论坛而言,大家有一些混淆,有的人觉得什么是建筑师?他们觉得很清楚,什么是建筑师,什么是未来的建筑师,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是基于我所学习的,我所听到的,我所得到的知识的传授,这里边涉及到三点,我供各位在座教授来参考。因为首先我们所传递的是事实,这就是事实的成果,而不仅仅是一些形态或者是一些不真实的事实,我们传递的是事实。第二我们所参与到的是一些过程。像我们在项目的事实过程当中,你如何能够有效的来进行沟通、进行管理,并且能够来使得益处达到最大,不良效果达到最低。
    对我来说这么做非常有意思,因为对于建筑来说他有着内部的影响力,他能够传递新的知识。如果大家看一下这一方面,有的时候他们超过了我们的期望。因此,他有时候是能够超越我们主观的想法。我们可以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能够尽量的达到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你能够有评估的可能性是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我要论述的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经过今天一整天论坛的探讨,我们相信能做到所有的事情,但问题是怎么做?尤其是在孔教授发言之后我们很清楚。最后一个问题,谁最后收益,怎么进行设计。再进行进一步的交谈,我想问一下Prix,之前我做了一些家庭作业才参加此次论坛,我知道您是在1965年时就进行了有关的数字结构的第六个项目的设计,您给我提供了很大的灵感,因为当时您提到了有关的解构主义。关于这方面我想问一下,比如说是不是?您再设想一下,对于一个下棋的棋版,黑白两棋,中间有界河,关于下棋有我们的规则,我们要看具体下棋的输赢,他并不是固定的,是动态的,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可能性。所以我引用你的说法,您对于建筑来说,有的时候他是客观的,在完成之后,他是变化的,您又进行了UFA之后的项目,他是一个城市的半导体,您是怎么看待的?



Prix:
    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建筑方面,我想我应该有可能把他解释更为详细一些。我对您的说法有一些误解。您讲到效率、原型还有一些资本主义的词汇用到了建筑上,我想这并不是一个正确的策略。我们如何用一个坦克来打几千个坦克,你肯定是要失败的。我们必须发明新的武器或者说新的策略,这样的话,才能够打胜战,才能够实现一个长期的发展,我们都是到今天效率、产品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一般都会用这种方法来咨询我们的建筑,但对我来说并不如此。我们作为建筑师,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形式,不仅仅是外形,而是很多东西的一个整合。现在我们应该考虑所有的要素,就是之前所提到的所有要素来进行发明。我们应该向社会引入一种新的理念,而不仅仅是以前所说的棋盘的模式。



杜鹃:
    我要说的是,听起来您好像非常反对现代主义者,而且您也非常的反对资本主义的东西,同时您也不喜欢提前描述的建筑。为什么?刚才我已经评论说到,现在的建筑师他们有很多的力量,现在应该涉及到资本主义与我们建筑师设计理念的一个融合。这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一个效率。同时在建筑设计当中,这个理念也是非常常见的。我非常同意您这个观点,我们应该艺术的回归,60年代有这样的一些思想,我们希望找到更小、更为真实的东西,当然我们也希望作为我们的建筑,我们希望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诚实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的发展。



Roland Snooks:
    任何时候都有一个意愿想要优化,当然很多的竞赛也是提到了优化,也是以优化的理念为指导的。我想关于建筑,我们无法对这个建筑量化,我们无法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可能优化,也不可能量化,所以任何关于优化或者说效率的策略,并不能够实现我们所说的那些建筑的非常基本的东西。
    同时还讲到机械的决定也是一个威胁,当然机械确实是一个问题,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也是参与了很多的工作。接下来来说,实际上是对话,很多人会选择自己角色的消失,只要是因为他们害怕风险或者说害怕做决策,所以他们不愿意,他们会让自己的作为弱化,有一些人不愿意去承担一些风险,不愿意从建筑师的角度去承担风险。大约是11年前,我在悉尼是一个学生,当时讲到了建筑师的力量,当然对于您的作品,我是非常感兴趣。当然我也知道,对于很多的建筑师来说,他们的建筑作品最终也是受到商业利益的一个趋势。所以请您就这个方面做一下评论。



Prix:
    作为年轻的建筑师,有一个人曾经讲到,他说建筑师是妓女。三年前我又写了一封信,我说你说的很对,也许我们是妓女,但我并不想成为脱衣者,我想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



高岩:
    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为什么我们有不同的意见,因为我们对于效率会有不同的,对我来说,我可能认为效率就是一个优化。当然对于其他人来讲,他可能还会想到,效率涉及到设计和工作,在这方面想给大家说两个事实。第一个是设计概念,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来展示我们的设计图纸,这样的话可以提高效率,因为你不需要画图纸,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模型来帮助我们提高这样的效率,另外一个,在一些软件的帮助之下,我们也可以提高效率。所以在这里我非常同意Prix的观点,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建筑的形式,我们应该关注各种元素的整合,我们应该考虑各式各样的因素,但我也相信人类应该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所以技术只能是辅助我们。{{page}}



Prix:
    我们也是非常广泛的使用这些工具,这些工具本身并没有创造性,虽然说他有效率,但他并没有创造性,也没有灵活性,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我们是统治者,我们是技术和工具的统治者,因为我们是灵活的,而且我们有创造力,这一点是人和工具不同的一点。大家想象一下,想到一个鸟的形象,我们看到鸟都是他具体的方面,比如说他的羽毛都是非常漂亮的动物,大家知道别的动物是怎么抓鸟的吗?我们都知道,比如说一只鹅如果看到猎人会马上套掉,根据他所说的跟我们平常看到的鸟是不完全一样的,他有着非常独特的功能逃离危险。



孔宇航:
    最后请你们给我们年轻的建筑系的学生每人说为他们祝福的话。



Prix:
   实际上我在这方面事业的发展已经有40年的时间。我认为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没有绝对的东西,大家不要绝对的相信你的老师。



朱锫:
    我也想位年轻的建筑师提出一些建议,我们大家确实需要梦想,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非常无聊,因为我们的建筑师已经不再有梦想了。同时大家也不要随便的让别人区委你做选择,你要自己去做选择,这样的话可以让你有创造力。



Rolan  Snooks:
    同时希望大家用于承担风险,用于冒险。



杜鹃:
    承担风险、冒险的同时也要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去冒险,不要不顾一切的去冒险。



高岩:
    大家不要相信任何的运动,实际上未来是有不确定性的。



孔宇航:
    让我们大家对这一组的对话表示衷心的感谢。




注:对话论坛未介绍嘉宾,无法区分嘉宾。从左往右启,用数字开始排序。
Neil Leach:
    下面有请Lisa Lwamoto、Tom Kovac、Stephanie Lavaux、徐丰、宋钢、王振飞、张晓奕、胡骉。
    上一场对话讲到了力量的一个问题,讲到现在年轻的建筑师的力量已经没有以前的建筑师力量那么大。这就使得我们想到今天的一切。现在我们有很多的中国建筑师,他们到西方去,他们不仅仅来自中国,还有来自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我,我在香港出生,但我在英国工作,还有Lisa Lwamoto也是,他现在在英国工作,Tom Kovac是来自加拿大,很多人都有经过不同文化的背景,我想很多嘉宾还有到过马来西亚,这是非常好的,这可以让我们作为一个局外人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想问中国朋友,在西方学习的效果如何,去西方学习之后给你的影响是什么,如何看待在海外学习的经历对你现在设计的理念,比如说徐卫国等人都在国外学习过。我想问一下,大家如何看待海外的这一段经验对你的设计理念的影响。



    对我来说,我是从美国回到中国来的,我很容易得到项目。因为人们特别相信我,因为我有海外的学历,但是说实话,我是一个100%的中国人,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我希望能够利用我在西方掌握的技术来做中国的建筑。西方的文化实际上也对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从上个世纪开始,我要说的就是现在中国也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可能有的时候要说的就是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国的变革也是全球化变革的部分。



Neil Leach:
    Lisa Lwamoto,她实际上是由日本人的血统,可能很多人觉得他有中国人的面孔,实际上有日本人的血统。Lisa Lwamoto你并不是一个局外人,请问您对此的看法是什么?



Lisa Lwamoto:
    我觉得我并不完全是本地人,至少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我并不是本地人。我再来回应一下刚才您提到的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而在另外一个地方来进行职业。因为在美国进行工作、进行生活,还是比较困难的。对我来说,我并不感觉到惊讶,比如说一方面我们有学术,学术的气氛其实是比较保守的。另一方面,至少可以进行实验的优势,至少在教育方面,可以充分的看到有一个好的效应,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别的国家。
    我也确实能够了解,因为我们有着同质化的趋势,当我今天听到发言的时候,我发现发言人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因为现在发生很多的事情,我确实是非常感兴趣的。{{page}}



    首先我所来自的国都,我来自爱尔兰,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家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岛屿,没有任何外来者,他可以成为一种梦想。而实际上我们大家一块儿来生存,有很好的文化,有印度、有欧洲、还有美国、中国等文化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有着这样一个文化的整合,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对于各个物体,他是来自于不同的文化,你明白我说的意思了吗。我觉得这些文化背景是很有意思的。



    我并不太确定,是不是我们提一下全球化,我很好奇,不知道是不是全球化是我们这一轮的话题。我觉得今天的会议非常的好,我们大家到现在都应该累了,换句话说,我觉得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人们在全球工作的方式,我也可以分享一下在40年前,我考虑到对于建筑物出现了一种平等化,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技术,我们也提到了有关的建筑物的同质化的说法,这是建筑文化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势,建筑业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势。我们在文化上要来进行巩固,因为全球化的力量要来巩固我们的文化。同时人们在使用技术方面是受到当地影响的,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当地的地区的力量,能够对建筑物进行塑造,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都会产生影响。对于设计师他的敏感度也是一个亮点,看起来我们有的时候被工具控制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很有自信心,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几百人,虽然我们使用的是同样的技术,那么在现在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使用同样的工具和技术,有着不同的方式。



    我是在荷兰就读的,我在国外进行过留学,所以我想提一下全球化和本土化,就方法而言,我们可以到国外去学习方法,这是全球化的一个部分。我们可以到国外进行知识的分享,在中国把知识和方法带回来,之后和当地的技术进行整合,能够来适应当地的情况,这也是本土化的一个部分。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我们更多的了解在中国发生的情况,更多了解中国的情形,我们有了在国外学习的知识,我们能够来制造比以前更好的建筑物,而且能够更好的对社会做出贡献。



    我是没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有游学的经历,没有学位的经历。通过今天和昨天的展览以及今天的整个的演讲,我有一个感觉,我们如果从形式上来讲,不管是中国的建筑师、中国的学校和国外全球化,比如说欧洲、美洲,包括亚洲其他学校的设计,看上去很像,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的话,他们实际上还有很多空间,以及对气候的适应性,包括对材料的选择性,他还是跟当地的经济、文化等大建,所以我觉得这一块形势让我们很困扰的事情,关键是这种技术只是多了一种选择而已。
    我们有过数字化教学的经验,原来我以为我们的学生会很踊跃,我们有过三次我们认为比较先进的国外教学的经验。第一次参加的,第二次还会参加,实际上我们得到的结果是,第一次参加的学生做的很好,但第二次还是放弃了。实际上我觉得这给我们一个启发,我们现在青年的学生他有自己的判断力,他有自己的选择,实际上我们认为这个数字化设计或者说数字化建构可能只是我们的一个选择之一。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今年八月份和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的冦德有一个研究,我们所有的步骤用的都是数字化或者参数化做出来的,但最后实施的时候完全是手工化完成的。做了80平米的天花,全部用手工做出来。这样的话我在思考,因为在中国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我们有可能在设计上做到全部的数字化,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在建构的过程中,只是做到一部分数字化,或者是全部的手工化,他也可以做出来。
    谢谢!



    对我来说,我可以超越一下几何,或者说超越参数,因为数字是大家很喜欢的,但还有很多其他的计算形式。Prix之前也提到了变化的计算,电脑只是其中一种。在这里我们希望大家要超越几何,当然我们有一些几何的元素,但还有其他的一些来源。还有一点,我也希望来避免,因为我自己是老师,我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进行过教学,有很多的学生。这种互动的方式很好,因为大家是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发现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意思的,这样的沟通很有必要。记得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位中国的学生不太会说英文,他只是迸出一些词汇,当时我要跟这个学生进行沟通,主要是涉及到一些合成的材料,突然我们有了一种敏感性,或者说在文化当中有一种非常深厚的逻辑,因为我在06年的时候到过北京,在06年北京的交通是自律的,可是现在人们开车的时候,就好象骑自行车一样,我觉得对我自我组织这种情况是很好的。所以我们现在有的时候东方人向西方人进行学习,其中是有一些深入的元素。我们必须要来仅仅超越、集合,而且要有所超越。
    之前也听到了Prix和青年建筑师进行了沟通。我认为现在已经进行了很多的交流,因为我觉得在大多数的谈话当中,大家都侧重了有关当地的事务所,我们也提到了有关建筑师,我们一定要来超越一致性,我们有着不同的学科,我们要来从不同的学科、跨学科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我希望我的话能有所帮助。



    我来自UFO事务所,因为我们虽然在故宫内,但我们不受任何限制。这里我认为有三个关键词是让我们聚集在一起,第一是全球化,因为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属于不同的民族。第二是城市化,因为城市化尤其是在亚洲在中国,能够赋予我们更多的项目机会,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加多。第三是参数化,或者是另外一个非常特殊的词,我们必须要对这个词进行提炼,也许参数化是能够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帮助,能够使得大家聚集一堂讨论这个话题。昨天我刚刚从山西过来,当时我在那儿参加一个最大的中国的设计事务所,他在当地召开了会议,在会上,我把参数化进行了推荐,他们想了解参数化的具体情况,今天我们也讨论了参数化,明天大家知道将会有开幕式,我们有很多关于参数化的活动,已经使得我这三天非常的繁忙,对于北京所发展的事情非常的感兴趣。{{page}}



Neil Leach:
    我在这儿再提一下,参数化其实已经被混淆了,尤其是在使用方面,他是一个非常狭窄的词,如果大家看一下参数化的软件,如果我们使用他,在事务所使用的很少。正好跳过参数化这个词,另外也要避免数字这个词。对于今天的主题、数字现实,我们应该跳过数字这个词,而且我们也要看一下计算,因为对我来说,也许有十年的时间,我们觉得计算将会在任何地方存在,其实比尔盖茨的计算已经覆盖到各个领域,我觉得今后数字将会消失,数字其实变成隐型了,我们都被数字化了。
    期待下一轮的圆桌讨论。



徐卫国:
    接下来邀请Marta Male、魏娜、Matias del Campo、Tom Kovac、井敏飞、徐东昕、Rose Ramon、徐丰。
    在建筑上应用的时候,可能还很少有人对这个题目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创造出来的形象更吸引人,到今天谈这个话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不光是国外的人在中国也是一样,有很多年轻的学生和建筑师对这个话题非常热衷于讨论这一话题,了解技术本身和技术所妇幼的潜力,技术并不大。人们对现代主义的程度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可能对今天我们所谈到的技术理论本身也在发展,但变化并不大,但事件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我想,今天首先来给各位在座的嘉宾提出一个问题。在迅速变化的世界面前,我们如何看待技术和技术理论本身,对于你们来说,是如何看待这一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这个建筑在将来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建筑设计的变革。



    设计的方法已经出现了变化,特别是新计算方法的出现。可以有选择性的来帮助我们计算。设计方面也受到了计算机式的影响,另外是如何实现这一项目,关于项目的施工,我们必须首先清楚你要创建的建筑理念是什么,另外一个如何使得你对建筑设计变成实际的工程。可以说我们所做的项目,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话,可能会缺少精准度,也不会做的这么快,有了计算机会做的更加精准,同时也会更快的实现项目,这就是计算机的好处。
    我可以重复一下,第一个是设计部分。在这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某一个具体部分的设计。从计算机所生成结果结果,我们使用计算机械来帮助我们设计具体的组分。



    建筑也是受到技术进步的推动,有了计算机技术之后可以有一些新型的东西设计出来。但我要说的是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我并不是特别确定计算机就是帮我们带来特别新颖的设计,他可能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使得我们的设计工作变的更为简介一些。
    另外一个是关于内容方面,其实这一点也补锌了,我们希望能够更多的使用计算机的工具,同时能够给人更多的一些自由。在很多情况下,在我们讨论参数化设计的时候,我们想这种是否重新获得力量的一种方式,我们也看到很多的设计,在过去也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也有不同领域的建筑设计,我们是否能够证明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当然如果我们的建筑当中没有内容的话,我们也无法体现我们的力量,所以在这里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我也参与过关于一些工具的规划,我们怎么定义这些工具。我们所获得权力的增大,并不是说工具,而是说内容。



    首先就是刚开始说的,为什么过去几年更多的关注我们的参数化设计,我想原因是逐渐的我们已经看见,这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帮我们生成真的产品。比如说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些技术,可以实现一些建筑的实际施工,而且现在也有很多的人,他们做了大量的新技术研究,释永信技术可以打开更多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可以设计很多以前根本设计不出来的东西,同时可以设计以前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使得我们的可能性变的更多了。比如说讲到第一轮的时候,人们讲到梦想,有一些人说,我们并不害怕梦想,但是现在由于新技术,由于各种各样的工具,我相信将来某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变成现实,我想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更多的关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



徐卫国:
    您在耶鲁留学,当时并没有教一些数字工具,是回国之后开始应用数字工具,是怎么开始使用数字工具,您觉得他是在什么程度上能够推进你的设计,或者说将来怎么来看待数字工具的使用?



    也许我说的并不准,大家可以纠正,我想作为一个数据工具,我什么时候开始学数控工具是很难说的。我想说,当我在学建筑学的时候,当时我们并没有学习某一个程序,但是在私下里,我们不得不去学习,比如说欧洲开的,因为这样的话,可以使用一些非法的版本,都是从学生手里借过来的。



徐卫国:
    应用三维造型的软件环境的特色生成设计,建筑师要往后退一步,更多的设计工具对建筑师的能力已经到了取代建筑师能力的程度,指的是这一类的数字工具,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他的能力可以代替建筑师的能力,对这一类数据工具的使用。



    我并不认为任何的数据工具可以替代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因为很多的决定,以及你的程序的设计等等都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的人,他们会有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设计,会有不同的生成项目,同时生成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实际上这是人对于程序的一个控制,并不存在所谓的计算机能够替代人的决定,只能说是工具会影响人的一个决定,所以我要求人不要使用一个工具,因为他们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他们认为平面的东西是容易设计的,是容易建模型的,这也是我们所认识到的一点,很多东西都是非常熟悉的。你所使用的工具可能会影响你的决定,可能会影响你的一些观点,可能会影响您的观点,我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或者说学习这些参数化的基数,我想他可以打开我们的一个眼界。{{page}}



徐卫国:
    看来您对数字工具的依赖程度还不是很高。请问徐东昕,因为我看您的作品包括这次参展的作品,大部分是用这一类设计工具做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些软件工具的话,可能出不来,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软件工具的?



徐东昕:
    昨天的展览大家都看了,我们从这次展览里边看到了和两年以前展览最大的不同,有很多实际的工程项目在大量的应用数字化的技术在设计、建造。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事,也是非常期待的一个事。中国是处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在这个国家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都很快,包括在技术的应用和实际工程当中的推广速度,都要非常的快。这也是通过这些实践可以积累大量的数字化设计的经验,推动整个产业链在向前发展的状态。更多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建筑师进行合作更好的推动数字化的发展。
    但是我有一个观点跟大家在一起讨论,好莱坞有一部电影,电影讲的是机器人在高度智能化以后,试图在控制人类。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在依赖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我们设想50年以后、100年以后,整个设计的工作越来越依赖计算机技术,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数字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城市的命运,控制了城市里生活每一个人的命运。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个作品,在50年以后很有可能是我们周围所处的世界,这是非常有批判性的问题。
    我的观点,任何一次社会文明向前的进步,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大幅度的向前发展。咱们现在的数字化技术的这场革命,也是同样的在历史长河中,是同样的一个状态,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要看到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其他问题,中国是一个处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地区,在这儿无论是犯错误的机率和犯错误的成本都比其他的地方要高很多。所谓年轻一代的建筑师在工作的时候要有更多的使命感和更多的思考。
    谢谢!



徐卫国:
    您对数字技术是坚定信念。



    作为西安来说,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老的城市,非常有历史感的城市,但是相对带来的问题,他对新东西的接受度,以及对新东西的完成度相对弱一些。今天我们想说的一个问题,今天大家已经讨论了一天的数字化、参数化,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考,作为我们来说,我们再一个西部的地区,希望做出一个接近我们梦想的一个结果或者说作品,我们在醒的时候在思考梦想梦,在做梦的时候又想赶紧醒过来,在成功的现实中我们希望多一些梦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我希望大家延着你们的感觉走,这个社会会帮着你们树型,你们不要担心什么。



徐卫国:
    社会现实要求塑造建筑师的某一种形态,不管建筑师怎么做,社会生活可能会塑造建筑师。



    对,我们事务所一般来说不太想去所谓的预判,或者说坚信所谓的主义,这是不太确定的,会影响实际的操作。我们希望做的是尽量的跟着感觉走,尽量的使用我们能使用的工具,包括刚才大家所说的所有的工具,来达到我们的梦境。这个梦境其实是大家最终需要重视的或者说需要看到的东西。



徐卫国:
    我有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想知道生成和构建之间的关系,您怎么看到构建的可能性?


    实际上我准备了非常长的答案,但我想说一下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想普遍是更为重要,第一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了。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计算技术的演变确实影响了建筑,还是回到第一轮的讨论,我们讲到权力、力量的问题,我想对于我们这一代,我们也是有一些问题的,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模型的教育。而且过程给予的价值,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价值过程,而不是结果。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面临着很多的数字化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建筑设计。比如说在数字构建当中,我们应该看一下,数字建构的演变或者说数字建构的作用,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很少有人使用数字建构,作为数字建构的专家,即使那些所谓的专家,他们对他们的了解也并不是很多,后来技术就很快的被传达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学习这样的技术。所有相关的建筑行业的人士,他们都会知道这样的构建技术,很快的就了解到这样的技术。问题是,技术在年轻人这一代的传播也是更快的,我们使用某种技术或者说另外一个技术,并不能够使得你的项目就有非常大的特点,或者说使你的项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技术传播的太快,每一个人都能掌握这样的技术,所以你利用技术做的设计,可能并不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对于计算技术来说,对我们的建筑师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当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当然我并不是和其他人一样,持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于和工具的关系上,我并不是特别乐观,但是对于数字工具作为一种媒介,我是持有一个非常乐观的态度。
    我们数字技术发展的特别快,有的时候有了这些数字技术之后,我们就很难成为一个专家。他们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协作,而且可以看到在年轻的数字化的建筑师,他们更多的是进行一种协作,有编程员,而且有不同的赋有各方面职责的人进行了合适。在这个意义上,数字的媒介成为一种良好的媒介,使得大家聚集一堂能够共同交流。从这样的交流当中也许会出现一些灵感。这一切原来是和媒介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和工具之间的关系。
    我还想提一下,有关不同的之处,这一方面其实关于建构方面是不同的,可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精神,你可以从数字数据当中产生一定的东西,但是你就数据所产生这样的数据又加以实施,进行建造。或者说要来进行控制,要来进行编程,要来具体部署你的参照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和一些物质打交道,到最后应该是做的不错的,而真正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来提升我们和工具之间的关系。


下接:数字现实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高峰论坛文字实录(三)

来源:筑龙网

数字现实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高峰论坛文字实录(二)-筑龙建筑设计

筑龙建筑设计

20万粉丝共同关注,建筑师的网上家园,追踪全球最新行业资讯、享受业内海量项目案例、分享设计大师经典作品。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筑龙建筑设计zhulongjz,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每日为您推荐建筑行业最新、最热、最好玩的资讯!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向北老师

福建 福州 | 项目管理

43 关注

495 粉丝

999+ 发帖

100 荣誉分

筑龙一级核心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