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香港深圳双年展:崔恺眼里的北京

发表于2016-09-27     1352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0  

视频

    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问题一:每次归京最先想到的是?
    崔 恺:作为北京人,每次回家的感觉我相信,还是非常愉快的。但是每次如果是白天回来的话,我就多数时候都会非常纠结,尤其是从欧洲回来,感觉是降落在一个非常肮脏的城市。就是整个城市上空是灰突突的,很少看到有特别让你(觉得)很漂亮的、那种晴朗的情景。再有一个就是,我每次看也是觉得就是,北京周围 我们小时候曾经看到的那些河流,都没有了。或者说有些河流只是有一段水了。但是当我下了飞机,溶入车流,马上又忘了这件事儿。又觉得,一切都好像没什么。
    问题二:现在的北京和最初印象的区别?
    崔 恺:每次回到北京,最想路过的实际上还是北京的老城。就是每次都是沿着二环走的时候,虽然车流川流不息,但是总是把头转向南侧,看到那些旧城。
    实际上我原来就住在北京的老城。挨着故宫啊、景山啊,就是几步之遥。所以景山小时候就像家里的后花园。
    问题三:外地友人来京,推荐什么去处?
    崔 恺:你要赶飞机的话,那我建议你租个车上798,顺道儿,就把北京最活跃的艺术就看了看。如果他想晚上在这待,那当然后海或者领他上白塔寺吃个饭。
    问题四: 与北京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印象最深的是?
    崔 恺:北京话比较地道的,实际上在文艺作品当中比较地道的就是一个是话剧,还有一些我觉得比方像……冯小刚啊这些,拍的这些电影。实际上语言环境还有像王朔这些文学作品。我觉得,这些都让我觉得特别的亲切。比较经典的像原来看过的什么《龙须沟》啊、《茶馆》啊这些。
    问题五:在北京做过的最有意思或最有作为的事?
    崔 恺:我好像还没有这个(特满意的作品)……虽然每一次都是拼命想做一件事情做的好,但是,都不是很满意。
    问题六:北京在心中的感觉和位置?
    崔 恺:只要有我们原来生活的轨迹在这,我们熟悉的场景在这,我觉得这种依赖、依恋的感觉,毫无疑问还是会牵动我们在这。我还是觉得,你既然出生在这,你就是属于这儿的。
    问题七:哪一次在北京的挫折,最印象深刻?
    崔 恺:建筑师肯定挫折很多……建筑这事儿,要把它按照一个非常正常的、简单的、理性的逻辑去把它想清楚做清楚。总是很难。
    你的想法并不真正被人感兴趣,甚至也可能被不理解,最后可能说,这房子有这些问题,还是建筑师的毛病。所以,挺窝囊的。有些时候觉得挺窝囊。
    问题八: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北京会是什么样?
    崔 恺:我对这个城市,未来是不是能够逐渐的好起来这件事儿,打一个问号。可能北京对全国的贡献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对于北京这个城市是不是会好起来,我觉得是,让我是很怀疑。
    当这城市变得稍微有一点儿……这种,不务正业的时候,这城市那种文化的感觉就浮出来了。

    背景介绍:2011 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于2012年2月至4月在香港、深圳举行。香港展览的主题为“三相城市:时间‧空间‧人间”。
    受香港双年展组委会之邀,《建筑创作》杂志社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策展单位承办“来自北京的故事”单元。筑龙网为《建筑创作》杂志社此次活动的独家合作媒体。
    此次活动共邀请了9位对北京有着理论研究或工程实践的城市与建筑学学者、建筑师、社会学家等,回答有关北京的问题,由于职业身份及背景经历不同,嘉宾对相同问题分别给出了不同答案。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向北老师

    福建 福州 | 项目管理

    43 关注

    495 粉丝

    999+ 发帖

    100 荣誉分

    筑龙一级核心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