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发表于2018-04-12     829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15  

1A413031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就是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及提高抗液化能力等。常见的地基处理有换填地基、夯实地基、挤密桩地基、深层密实地基、高压喷射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等方法。

一、换填地基法(原理:土体置换)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地基法来处理软弱地基。换填地基法是先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如中粗砂、碎石或卵石、灰土、素土、石屑、矿渣等,再分层夯实后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填地基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等。

(一)灰土地基(图a)

灰土地基是将基础底面下要求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与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充分拌合,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适用于加固深1~4m厚的软弱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还可用作结构的辅助防渗层。

(二)砂和砂石地基(图b)

砂和砂石地基(垫层)系采用砂或砂砾石(碎石)混合物,经分层夯(压)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地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适于处理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黏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土;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小的黏性土地基。

(三)粉煤灰地基(图c)            (更多考前精准信息 加Q 342805349)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工业废料,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用它作为处理软弱土层的换填材料,已在许多地区得到应用。可用于作各种软弱土层换填地基的处理,以及作大面积地坪的垫层等。

二、夯实地基(原理:土体夯实)

(一)重锤夯实地基

重锤夯实是利用起重机械将夯锤(2~3t)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重复夯击基土表面,使地基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硬壳层,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适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杂填土以及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重锤表面夯实的加固深度一般为1.2~2.0m。湿陷性黄土地基经重锤表面夯实后,透水性有显著降低,可消除湿陷性,地基土密度增大,强度可提高30%;对杂填土则可以减少其不均匀性,提高承载力。

(二)强夯地基

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脚架、龙门架)将大吨位(一般8~300t)夯锤起吊到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三、挤密桩地基(原理:土体挤密)

(一)灰土桩地基

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将钢管打入土中侧向挤密成孔,将管拔出后,在桩孔中分层回填2:8或3:7灰土夯实而成,与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以承受上部荷载。

(二)砂石桩地基

砂桩和砂石桩统称砂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或砂卵石(砾石、碎石)挤压入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砂或砂卵石(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它是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建在饱和黏性土地基上主要不以变形控制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作置换处理。

(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上掺入适量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合后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桩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

(四)夯实水泥土复合地基

夯实水泥土复合地基系用洛阳铲或螺旋钻机成孔,在孔中分层填入水泥、土混合料经夯实成桩,与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

四、深层密实地基

(一)振冲地基(原理:土体挤密)

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法,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启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边冲的共同作用下,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经清孔后,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人碎石,或不加填料,使在振动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提升振动器,如此重复填料和振密,直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

(二)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原理:土体固化)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体或粉体)强制拌合,利用固化剂和软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其凝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好和较高强度的水泥加固体,与天然地基形成复合地基。

五、旋喷注浆桩地基(原理:土体固化)

旋喷注浆桩地基简称旋喷桩地基,是利用钻机,把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用高压脉冲泵,将水泥浆液通过钻杆下端的喷射装置,向四周以高速水平喷入土体,借助流体的冲击力切削土层,使喷流射程内土体遭受破坏;与此同时,钻杆一面以一定的速度(20r/min)旋转,一面低速(15~30cm/min)徐徐提升,使土体与水泥浆充分搅拌混合,胶结硬化后即在地基中形成直径比较均匀、具有一定强度(0.5~8.0MPa)的圆柱体(称为旋喷桩),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六、注浆地基(原理:土体压密固化)

(一)水泥注浆地基    【更多精准联系QQ:279445120】

水泥注浆地基是将水泥浆,通过压浆泵、灌浆管均匀地注入土体中,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驱走岩石裂隙中或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并填充其位置,硬化后将岩土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度大、压缩性低、抗渗性高和稳定性良好的新的岩土体,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二)硅化注浆地基

硅化注浆地基是利用硅酸钠(水玻璃)为主剂的混合溶液(或水玻璃水泥浆),通过注浆管均匀地注入地层,浆液赶走土粒间或岩土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并将岩土胶结成一整体,形成强度较大、防水性能好的结石体,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强。

七、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一)土工织物地基

土工织物地基又称土工聚合物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是在软弱地基中或边坡上埋设土工织物作为加筋,使形成弹性复合土体,起到排水、反滤、隔离、加固和补强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土体承载力,减少沉降和增加地墓的稳定。

(二)加筋土地基

加筋土地基是由填土和填土中布置一定量的带状筋体(或称拉筋)以及直立的墙面板三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复合结构。

1A413032桩基础施工技术

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技术

根据打(沉)桩方法的不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有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及振动法等,以锤击沉桩法和静力压桩法应用最为普遍。

(一)锤击沉桩法

锤击沉桩法是利用桩锤下落产生的冲击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设计深度。

(1)施工程序: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校正→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送桩→收锤→切割桩头。(定位吊校锤、接锤送收切)

(2)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

1)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工程桩测量定位图,并保证轴线控制点不受打桩时振动和挤土的影响,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

2)工程桩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桩长,在匹配的工程桩或桩架上画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锤击数。

3)▲沉桩顺序:(2015多4)(2011单2)

当基坑不大时,打桩应逐排打设或从中间开始分头向四周或两边进行;

对于密集桩群,从中间开始分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施打;

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当基坑较大时,宜将基坑分为数段,然后在各段范围内分别施打,但打桩应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以避免中间土体被挤密,桩难以打入;或虽勉强打入,但使邻桩侧移或上冒;

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可使土层挤密均匀,以防止位移或偏斜。

(3)桩机就位:应对准桩位,将桩机调制水平,保证桩机的稳定性。

(4)吊桩喂桩和校正:吊桩喂桩,一般利用桩架附设的起重钩借桩机上卷扬机吊桩就位,或配一台起重机吊桩就位,并用桩架上夹具或桩帽固定位置,调整桩身、桩锤、桩帽的中心线重合,使插人地面时桩身的垂直度偏差≤0.5%。

(5)打桩:正常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低锤重打”,可取得良好效果。(2007单9)

(6)接桩:当桩需接长时,接头个数宜≤3个,尽量避免桩尖落在厚黏性土层中接桩。

常用的接桩方式主要有焊接法、法兰螺栓连接法和硫黄胶泥锚接法。(发流汗)

(7)▲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端承桩则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主:磨标端贯)(2013单12)

(8)施工时,应注意做好施工记录;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打桩入土的速度、打桩架的垂直度、桩锤回弹情况、贯入度变化情况等;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及时处理。

(二)静力压桩法

静力压桩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分节压入地基土层中成桩。一般都采取分段压入、逐段接长的方法。

施工程序:测量定位→压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送桩→终止压桩→检查验收→转移桩机。

压桩时,用起重机将预制桩吊运或用汽车运至桩机附近,再利用桩机自身设置的起重机将其吊入夹持器中,夹持油缸将桩从侧面夹紧,调正位置即可开动压桩油缸,先持桩压入土中1m左右后停止,矫正桩垂直度后,压桩油缸继续伸程动作,把桩压人土层中。伸长完后,夹持油缸回程松夹,压桩油缸回程。重复上述动作,可实现连续压桩操作,直至把桩压入预定深度土层中。

压同一根(节)桩时应连续进行,当压力表读数达到预先规定值,便可停止压桩。

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

压桩用压力表必须标定合格方能使用,压桩时桩的入土深度和压力表数值是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的依据,也是指导压桩施工的一项重要参数,必须认真记录。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浇筑混凝土或安放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和挖孔扩底灌注桩等。

(一)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是指利用钻孔机械钻出桩孔,并在孔中浇筑混凝土(或先在孔中吊放钢筋笼)而成的桩。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地下水位情况及工程土质性质,钻孔灌注桩有冲击钻成孔灌注桩、

回转钻成孔灌注桩、潜水电钻成孔灌注桩及钻孔压浆灌注桩等。除钻孔压浆灌注桩外,其他三种均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2014单10)

(1)▲施工工艺流程: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是:

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清孔换浆→终孔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

(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在冲孔时应随时测定和控制泥浆密度,如遇较好土层可采取自成泥浆护壁。

(3)灌注桩的质量检验应较其他桩种严格,因此,现场施工对监测手段要事先落实。

(4)灌注桩的沉渣厚度应在钢筋笼放入后,混凝土浇筑前测定,成孔结朿后,放钢筋笼、混凝土导管都会造成土体跌落,增加沉渣厚度。因此,沉渣厚度应是二次清孔后的结果。沉渣厚度的检查目前均用重锤,但因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应专人负责,用专一的重锤,有些地方用较先进的沉渣仪,这种仪器应预先做标定。(下笼子管子→二次清孔→测沉渣厚度→灌砼)

(二)沉管灌注桩(2012多6)

沉管灌注桩是指利用锤击打桩法或振动打桩法,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中,然后边浇筑混凝土(或先在管内放人钢筋笼)边锤击或振动边拔管而成的桩。前者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及套管夯扩灌注桩,后者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

(1)沉管灌注桩成桩过程为:

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上料→边锤击(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下钢筋笼,继续烧筑混凝土及拔管→成桩。

(2)锤击沉管灌注桩劳动强度大,要特别注意安全。该种施工方法适于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稍密的砂石及杂填土层中使用,但不能在密实的中粗砂、砂砾石、漂石层中使用。

(3)套管夯扩灌注桩:

套管夯扩灌注桩简称夯压桩,是在普通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起来的—种新型桩。它是在桩管内增加了一根与外桩管长度基本相同的内夯管,以代替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靴,与外管同步打入设计深度,并作为传力杆,将桩锤击力传至桩端夯扩成大头形,并且增大了地基的密实度;同时,利用内管和桩锤的自重将外管内的现浇桩身混凝土压密成型,使水泥浆压入桩侧土体并挤密桩侧的土,从而使桩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

(4)振动沉管灌注桩适用于在一般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粉土、湿陷性黄土、稍密及松散的砂土及填土中使用,在坚硬砂土、碎石土及有硬夹层的土层中,由于容易损坏桩尖,不宜采用。根据承载力的不同要求,拔管方法可分别采用单打法、复打法、反插法。

(三)人工挖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为了确保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施工时必须考虑预防孔壁坍塌和流砂现象发生,制定合理的护壁措施。护壁方法可以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壁、喷射混凝土护壁、砖砌体护壁、沉井护壁、钢套管护壁、型钢或木板桩工具式护壁等多种。以应用较广的现浇混凝土分段护壁为例,说明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程序是:

场地整平→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烧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起重卷扬机或电动葫芦,活底吊土桶、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混凝土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进行扩底(当需扩底时)→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吊放钢筋笼就位→浇筑桩身混凝土。

1A413033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混凝土基础工程中,分项工程主要有钢筋、模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缝处理等。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宜≥80cm,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一、钢筋工程

(一)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钢筋放样→钢筋制作→钢筋半成品运输→基础垫层→弹钢筋定位线→钢筋绑扎→钢筋验收、隐蔽。

(2)完成基础垫层施工后,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弹放钢筋位置线。

(3)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4)绑扎钢筋。

(5)▲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程序:施工单位自检后,报送验收资料,然后由监理方或建设方组织施工方验收)

(二)施工技术要求

(1)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马凳筋),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3)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4)▲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5)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一定要固定牢靠,位置准确,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6)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应≥40mm;当无垫层时,应≥70mm。

(7)钢筋的连接:

1)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上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应≥钢筋直径的10倍。

2)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3)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5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二、模板工程

混凝土基础模板通常采用组合式钢模板、胶合板模板、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等,在箱形基础施工中有时采用工具式大模板。

(一)施工工艺

模板制作→定位放线→模板安装、加固→模板验收→模板拆除→模板的清理、保养。

(二)施工技术要求

(1)模板安装位置、尺寸,必须满足图纸要求,且应拼缝严密、表面平整并刷隔离剂。

(2)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撑进行观察和维护。

(4)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具体应按施工方案执行。

三、混凝土工程

(一)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泵送与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和表面抹压→混凝土养护。

(二)混凝土搅袢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润滑;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三)混凝土运输、泵送和布料

混凝土水平运输设备主要有手推车、机动翻斗车、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等,垂直运输设备主要有井架、混凝土提升机、施工电梯等,泵送设备主要有汽车泵(移动泵(天泵))、固定泵(地泵),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混凝土输送泵管道终端通常同混凝土布料机(布料杆)连接,共同完成混凝土浇筑时的布料工作。

(四)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对地基应事先按设计标高和轴线进行校正,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同时,注意基坑降排水,以防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1.单独基础浇筑

(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使砂浆充满模板。

(2)浇筑台阶式柱基时,为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在第一级混凝土捣固下沉2~3cm后暂不填平,继续浇筑第二级。先用铁锹沿第二级模板底圏做成内外坡,然后再分层浇筑,外圈边坡的混凝土于第二级振捣过程中自动摊平,待第二级混凝土浇筑后,再将第一级混凝土齐模板顶边拍实抹平。

捣完第一级后拍平表面,在第二级模板外先压以200mm×100mm的压角混凝土并加以捣实后,再继续浇筑第二级。

如条件许可,宜采用柱基流水作业方式,即顺序先浇一排杯基第一级混凝土,再回转依次浇第二级。这样对已浇好的第一级将有一个下沉的时间,但必须保证每个柱基混凝土在初凝之前连续施工。

(3)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高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井稍停片刻,再浇筑振捣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

(4)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用后安装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

(5)锥式基础,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6)为提高杯口芯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

(7)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                (更多考前精准信息 加Q 342805349)

2.条形基础浇筑

(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人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3.设备基础浇筑

(1)▲—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2)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004多7)(2011案3.3)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符合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规定。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2005单10)(2005案4.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方案可以选择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方式,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施工单位编制审核、监理审批)

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振动界限以前(初凝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

(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四)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措施

(2005案4.3)(2005案4.4)(2006建多6)(2010单13)(2014多3)

宜采取以保温保湿养护为主体,抗放兼施为主导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剧烈变化,使混凝土浇筑体早期塑性收缩和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增大,使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度一收缩应力剧烈变化,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体或构件发生裂缝。因此,应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设计、设计构造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选择、混凝土后期强度利用、混凝土材料选择、配比的设计、制备、运输、施工,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以及在混凝土浇筑硬化过程中浇筑体内温度及温度应力的监测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等技术环节,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温控指标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摄氏度,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升温50)

     2)在覆盖养护或带摸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差值不应大于25摄氏度;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摄氏度。

3)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相邻两侧温点的温度差值 不应大于25摄氏度。                         

    4)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摄氏度/d;当有可靠经验时,降温速率要求可适当放宽。

(2)▲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

(3)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如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

(4)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5)▲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的水化热宜≤240kJ/kg,7d的水化热宜≤270kJ/kg。

(6)▲大体积混凝土配制可掺入缓凝、减水、微膨胀的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7)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进行养护,并加强测温管理。

(8)▲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留置变形缝、后浇带或采取跳仓法施工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9)结合结构配筋,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

(1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1A413034砌体基础施工技术

砌体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砌体基础常采用扩大基础。

一、施工工艺流程

拌制砂浆→确定组砌方法→排砖撂底→砌筑→抹防潮层。

二、施工技术要求

砌块砌筑前,应在基础平面和楼层平面按砌块设计排列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边线和洞口线,对于空心砌块还应放出分块线。

基础砌筑前,应校核放线尺寸,立皮数杆。

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2014多4)

▲砌体基础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2013单11)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人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防潮层宜设置在室外散水顶面以上和室内地面以下的砌体内。

基础放大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如一层一退,里外均应砌丁砖;如二层一退,第一层为条砖,第二层砌丁砖。(一层里外丁、二层条上丁)

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放七分头(一砖半后墙放三块,二砖墙放四块,以此类推)。

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应≥基础底部扩大部分的高度。

砌块砌筑应做到横平竖直,砌体表面平整清洁,砂浆饱满,灌缝密实。

地基有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宜增设基础圈梁,当设计无要求时,其截面高度应≥180mm,配筋应≥4φ12。

多孔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宜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的砌筑形式。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多孔砖砌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500mm。

多孔砖砌体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可为10mm,但允许误差应≤±2mm。

▲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空心小砌块墙下应灌实一皮砖,或设置高200mm的混凝土带。

▲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空心小砌块砌体,应用C20混凝土灌实砌体的孔洞。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施工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xiaqi555

中国  | 建筑施工

0 关注

141 粉丝

307 发帖

21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