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物业设备基础知识与应用-给、排水设备

发表于2017-09-25     1907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371  

一、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是将城镇(区域)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的水引入室内,经室内配水管网送至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设备,并满足各用水点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的给水系统。

(一)给水系统的分类

(1)生活给水系统;

(2)生产给水系统;

(3)消防给水系统。

以上三种给水系统可独立设置,也可根据生活、生产、消防用水对给水的要求,两种或三种合并设置,如生活一生产、生活一消防、生产一消防、生活一生产一消防等组合给水系统。

(二)给水系统的组成

内部给水系统组成由引入管、水表、给水管道、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给水附件、升压和贮水设备等组成,一般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如图10-1所示。

1.引入管

引入管是建筑内给水管网与城镇(或小区)给水管网之间的管段,也称进户管。城镇给水管网与小区给水管网之间的管段称为总进户管。每条引入管应有不小于3‰的坡度。

2.水表

3.给水管道

 

我国给水管道可采用钢管、不锈钢管、铸铁管、塑料管和复合管材等。目前在我国用得最多的给水塑料管是硬聚氯乙烯塑料管,也称为pvc管,使用温度为-5℃~+45℃。

4.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

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指各类卫生器具的配水龙头及生产、消防等用水设备。

5.给水附件

给水附件是指给水系统中调节水量和水压、关断水流、控制水流方向的各类阀门。

 

6.升压和储水设备

升压和储水设备是指当外部供水管网的水压、流量经常或间断不足,不能满足建筑给水的水压、水量要求而设置的设备。如,水泵、水池、水箱、气压装置等。

 

(三)给水方式

给水方式即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给水方式应根据建筑物高度、用水量、配水点布置以及引入管所能提供的水压、水量等因素选定。常用的给水方式有以下几种:

1.直接给水方式

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为直接给水方式。

2.水箱给水方式

这种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时采用。

在建筑内的水压、水量大部分时间能满足用水要求,只在用水高峰时出现水量不足,可采用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在建筑外管网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为得到建筑内较稳定水压。

3.水泵给水方式

在建筑内的水压、水量经常不能满足用水要求时,可采用水泵给水方式。

建筑内用水量大且较均匀时,可采用恒速水泵供水。当建筑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一台或多台水泵变速运行供水,以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

当采用水泵直接从室外管网抽水时,必须征得供水部门的同意,并在管道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在系统中增设贮水池,采用水泵与室外管网间接连接的方式。

4.水泵和水箱联合给水方式

宜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的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

 

5.气压给水方式

宜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内用水不均匀,且不宜设置高位水箱时采用。气压设备可设在建筑物的低处,也可设在建筑物的高处。

6.分区给水方式

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建筑外管网的水压往往只能满足下几层的供水要求。另外,若建筑内管网的水压过高,又会损坏用水器具和管道。为此,可将建筑物在竖向上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水区。

多层建筑的下区由建筑外管网直接供水,上区由水泵和水箱供水。

高层建筑的分区给水方式可采用串联式、并联式、减压式。

(四)消防给水系统

1.消防给水系统的分类

 

2.消火栓给水系统

消火栓给水系统由消防水源、供水设(施)备、消防水管及室内消火栓设备等组成。

(1)消防水源。

消防水源可分为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贮存消防水的贮水池和水箱。

(2)供水设施、设备及消防水管。

消防贮水池可与生活、生产水池合用,也可独立设置。消防贮水池的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的总量的要求。

消防水箱宜与生活、生产水箱合用,以防止贮水变质。消防水箱(包括气压水罐、水塔、分区给水系统的分区水箱)应贮存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

当消防与生活、生产合用贮水池和水箱时,应有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消防水泵应能满足消防时的水压、水量要求,并设有备用泵。发生火灾后由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消防水箱。

采用消防车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加压供水时,应在消防车易靠近的地方设置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有地上、地下和墙壁式三种,如图10-11所示。

消防水管包括引入管、干管、立管等。

(3)室内消火栓设备。

室内消防栓设备被置于消防箱内,它包括消火栓(即消防龙头或消火栓阀)、水龙带、水枪等。

消火栓是具有内扣式接口的阀,它的一端与消防立管相连,另一端可与水龙带相接。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类型。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

 

二、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是接纳、汇集、排放建筑内人们生活、生产等产生的污水、废水以及屋面的雨水、雪水的排水管网。

(一)排水系统的分类

1.生活排水系统:用以排除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工厂生活间的污水、废水。

2.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用以排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水。

3.雨水排水系统:用以收集、排除屋面的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一般雨水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

(二)排水系统的组成

1.污(废)水受水器

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毫米。

2.排水管系统

3.通气管系统

作用:

一是尽可能使排水管内压力接近于大气压力,以保护水封不受破坏;

二是使排水管内散发的臭气和有害气体能排人大气;

三是使排水管内常有新鲜空气流通,减缓管壁腐蚀,延长排水管使用寿命。

4.清通设备

清通设备被用来疏通排水管道,主要有检查口、清扫口和检查井等。

排水立管上应设检查口,其间距不宜大于10米,但在最低层和最高层必须设。检查口中心至地面的距离为1米,且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0.15米。平顶建筑可用伸顶通气管口代替最高层检查口。

在水流偏转角大于45。或较长的排水横管上,也应设检查口或清扫口。排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检查口或清扫口之间的最大距离见表10-1。

在室外排水管道转弯、连接支管、变管径、变坡度等处,均应设置检查井。当室外排水管道较长时,也应设置检查井。检查井不宜设在建筑物内,当必须设置时,应采取密闭措施。

5.室外排水管

6.抽升设备

7.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

 

(三)卫生器具及管材

1.卫生器具

2.管材和管件

建筑排水管材主要有排水铸铁管、塑料管、钢管、带釉陶土管、混凝土管等。

生活污水管道一般采用排水铸铁管或塑料管。

工业废水管道应视污水的性质选用相应的管材。

三、给排水系统常见故障

1.进水管和泵体内有空气

原因分析:

(1)水泵启动前未灌满足够的水,有时看上去灌的水已从放气孔溢出,但未转动泵轴将空气完全排出,致使少许空气残留在进水管或泵体中。

(2)与水泵接触的进水管的水平段逆水流方向应用0.5%以上的下降坡度,连接水泵进口的一端为最高,不要完全水平。如果向上翘起,进水管内会存留空气,降低了水管和水泵中的真空度,影响吸水。

(3)水泵的填料因长期使用已经磨损或填料压得过松,造成大量的水从填料与泵轴轴套的间隙中喷出,其结果是外部的空气就从这些间隙进入水泵的内部,影响了提水。

(4)进水管因长期潜在水下,管壁腐蚀出现孔洞,水泵工作后水面不断下降,当这些孔洞露出水面后,空气就从孔洞进入民进水管。

(5)进水管弯管处出现裂痕,进水管与水泵连接处出现微小的间隙,都有可能使空气进入进水管。

2.水泵转速低

原因分析:

(1)人为的因素。有部分用户因原配电机损坏,就随意配上另一台电动机带动,结果造成了流量小、扬程低甚至不上水的后果。

(2)水泵本身的机械故障。叶轮与泵轴紧固螺母松脱或泵轴变形弯曲,造成叶轮多移,直接与泵体摩擦,或轴承损坏,都有可能降低水泵的转速。

(3)动力机维修不灵。电动机因绕组烧毁而失磁,维修中绕组匝数、线径、接线方法的改变,或维修中故障未彻底排除因素也会使水泵转速改变。

3.水泵吸水少或根本吸不上水

原因分析:

(1)可能是水泵的吸程太大。离心泵都有其最大容许吸程,一般在3~8.5米之间。

(2)水流的进出水管中的阻力损失过大。有些用户经过测量,虽然蓄水池或水塔到水源水面的垂直距离还略小于水泵扬程,但还是提水量小或提不上水。其原因常是管道太长、水管弯道多,水流在管道中阻力损失过大。一般情况下90度弯管比120度弯管阻力大,每一90度弯管扬程损失0.5~1米,每20米管道的阻力可使扬程损失约1米。此外,有部分用户还随意改变水泵进、出管的管径,这些对扬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4.水泵其他故障

原因分析:

(1)底阀打不开。通常是由于水泵搁置时间太长,底阀垫圈被粘死,无垫圈的底阀可能会锈死。

(2)底阀滤器网被堵塞,或底阀潜在水中污泥层中造成滤网堵塞。

(3)叶轮磨损严重。叶轮叶片经长期使用而磨损,影响了水泵性能。

(4)闸阀可止回阀有故障或堵塞会造成流量减小甚至抽不上水。

(5)出口管道的泄漏也会影响提水量。

水泵常用的简易状态监测方法主要有听诊法、触测法和观察法等。

四、中水系统

水质介于给水(上水)和排水(下水)之间,故名中水。

建筑中水系统是将建筑或小区内使用后的生活污水、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或小区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它适用于严重缺水的城市和淡水资源缺乏的地区。

(一)中水系统的分类

(1)排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2)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3)小区域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

(4)区域性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

(二)中水系统的组成

 

(三)中水处理工艺

目前应用较多的中水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等。中水处理可分为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给排水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60讲课程顾问

北京 海淀区 | 项目管理

13 关注

78 粉丝

197 发帖

30 荣誉分

▶ 扫码关注【筑龙项目管理研究院】公众号,点击菜单栏【专家讲座】,纵享管理盛宴~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