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新城核心区--建设中的杭州CBD

发表于2006-03-17     16290人浏览     22人跟帖     总热度:10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奖励      

  • 奖励于 2006-03-18 03:06:07

 发表于2006-03-17   |  只看该作者      

18

钱江新城核心区块城市设计
前 言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块从 200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编制《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至今已有将近三年的时间,其间先后完成了15平方公里概念设计,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的核心区块规划咨询方案,以及我院于年初编制完成的核心区块控制性详规等;一些后续规划也正在逐步展开,如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规划。
2003年2月,杭州市政府颁布了《关于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杭政函《2003》24号),使该规划成为目前指导核心区块内地块开发的有效法律文件,虽然控规对地块开发的强度、指标、空间形态控制等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对于核心区这一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来说,仅有一般的控制要求是无法满足土地开发与规划管理要求的,必须通过城市设计细化城市空间、街道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关系等内容,对每个地块提出明确的规定性指标和指导细则,才能有效指导下一步的开发建设。因此,本次规划是上一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化和补充,在遵循控规确定的功能定位、总体格局和规划结构基础上,结合正在编制的地下空间规划,提出钱江新城核心区块的城市设计要求。

奖励      

  • 奖励于 2008-12-10 20:01:26

 发表于2006-03-17   |  只看该作者      

19

第一部分 背景关系
一、规划范围
钱江新城核心区位于钱塘江北岸,由钱塘江、庆春东路、秋涛路和清江路(西兴大桥)所围合,总用地面积401.6公顷。本次规划主要汲取了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规划设计咨询方案中好的设计理念,结合地下空间概念规划的相关内容,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深化与完善。
二、现状概况
由于基地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
目前规划范围内有保留建筑(含在建项目)约79.28万平方米,在建、待建项目约7项(意向性项目未计),可开发地块面积约173.41万平方米。具体开发建设情况如下:
(1)保留现状采荷东区和观音塘地区30.85公顷住宅及配套公建用地。
(2)保留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江干区政府、邵逸夫医院等公共建筑用地24.91公顷。
(3)在建、待建项目:包括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其对应的“日月同辉”建筑――国际会议中心,宋都房产开发公司二处住宅用地等;
(4)此外在清江路、之江路、新安江路和钱江路围合的范围内已有部分土地有招商意向。
规划区域四周围合道路除庆春东路延伸段未形成外,其余已基本按照规划红线要求建设,现状道路主要有快速路秋涛路,主干道庆春东路(西段)、清江路、钱江路、之江路和灵江路,新安江路和富春江路也在建设之中,钱江新城核心区的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
过江通道:现状西兴大桥和规划庆春东路过江大桥(或隧道)。
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有220KV城南变电站及其高压走廊、 杭州煤气储配站用地,它们对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新中心视觉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奖励      

  • 奖励于 2008-12-10 20:01:26

 发表于2006-03-17   |  只看该作者      

20

三、前期规划解读
作为《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延续与补充,本次规划仍遵循控规中确定的以下几方面内容:
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地位:
是未来杭州行政、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是城市经济、旅游发展的新增长点;
是开辟钱塘江时代,带动钱塘江两岸城市开发的重要因素;
是杭州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标志
功能定位:
整个核心区功能定位为:杭州市市级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贸易、金融会展、文化娱乐、商业功能为主,居住和旅游服务功能为辅,体现二十一世纪杭州现代化城市景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特点保持与延承:
1、保留 “双轴、双核、两带、七片”的规划布局结构。
即以中央公园、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等文化建筑构成核心区的主轴线,沿富春江路构成核心区以商务、滨河休闲活动功能为主的发展次轴线,结合城市主次干道将规划区划分成相对独立的七个片区,包括四个商务办公片区、两个居住片区和一个会展片区,同时两条楔型绿带穿插入各片区,成为市中心高密度建筑开发的缓冲带,在空间上又起到界定、虚实对 比的作用。
2、保持分等级的道路结构和到达式的交通组织特性,主次干道格局、坐标不再改变。
3、注重新、老中心交通、功能、旅游和景观联系,并强调高绿地率、低建筑密度的开发方式,为改善中心区生态环境,限制两个中心高开发强度的无限延伸而造成更大的交通、环境压力起到缓冲作用。
4、保持钱塘江边的三个“城市阳台”特色,并与楔型绿地、主轴线沟通形成完整、连续、层次丰富的步行系统。
5、以高层建筑群构建新城天际轮廓线,并通过与钱塘江垂直方向的纵向组群式布置形成错落有致、通透、多视角而富有韵律感滨江景观,最大限度地将钱塘江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入城市内部。
6、保留结合水系形成的“两轴、两带、三廊、四点”的绿地结构。
7、保证预留的发展备用地,为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
8、结合轨道交通站场附近发展步行商业设施。
9、采用高标准和适当灵活的指标体系,包括对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引导,鼓励办公综合体的建设,以及部分地块的高强度开发,允许容积率、建筑高度有一定的容许浮动范围,整个核心区范围绿地指标综合平衡等。
开发容量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本次规划区域总开发建筑面积控制在655万平方米左右。在开发强度上,沿新安江路和灵江路的地块容积率较高,基本上在6-8之间,建筑高度大多以低限控制在150米以上;沿钱塘江地块的开发强度较低,容积率在3左右,建筑高度控制在60米上下,会展中心区块强调大体量和1.5的低容积率,而配套设施用地容积率则适当提高,约在3.5到4之间;规划的预留用地提出了0.5-0.8容积率的控制要求。

奖励      

  • 奖励于 2008-12-10 20:01:26

 发表于2006-03-17   |  只看该作者      

21

四、规划任务
1、设计重点放在城市轴线两侧的区块内,处理好建筑群体组合与道路景观、空间尺度、钱塘江景观、市民中心城市主轴线之间的关系;主轴线部分将以德国欧博.迈亚公司提出的“波浪文化城”设计方案为基准,对中央公园提出功能、布局等城市设计要求。
2、在综合考虑城市形态、土地价值和城市景观后,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进行细分和调整,对用地和建筑使用功能和土地兼容性进行更明确的定位,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指标,并形成分册图则,以利于土地招商并指导具体地块的建筑设计。
3、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概念规划完善地面空间组织、功能关系及地下通道出入口的位置。
4、进一步分析如何既保证土地开发强度有所控制,又使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高标准、灵活性。
5、结合地块划分将道路系统细化至区内支路级别,提出步行系统与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6、对各功能建筑开发量进行合理分析并预测就业人口。
7、从地面层的规划设计标准、街道与开放空间、建筑设计标准三个方面提出设计导则。
8、商业步行街区的位置、功能业态分工和空间的处理。
五、规划调整内容
本次规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各地块进一步细分后,地块开发强度指标有所调整;
2、钱江路东南侧绿化带由原来的50-75米控制变更为统一采用50米宽度,同时加大钱江路与清江路、庆春东路道路交叉口的立交控制用地,为道路交通建设留有余地。
3、将公交中心站的位置调整至富春江路与奉化江路交叉口南侧的楔型绿地内,结合绿地设置地下或半地下式公交中心站。
4、取消设置在钱江路东南侧清江路和庆春东路附近的高档居住用地。
5、明确富春江路西北侧的楔型绿地为预留发展用地,东南侧为绿化控制用地。
6、杭州大剧院对面的建筑定位为国际会议中心,高度控制在50-60米左右。
六、主要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1988年10月3日公安部、建设部联合颁布)
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年)
8、《杭州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9、《杭州市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批复等规划文件
10、甲方的委托要求

奖励      

  • 奖励于 2008-12-10 20:01:26

 发表于2006-03-17   |  只看该作者      

22

第二部分 设计总则
一、整体构思
1、城市设计将为钱江新城核心区创造一个完整和谐的视觉形象:沿钱塘江以致密的高层塔楼群界定疏散开敞的以市民中心建筑为主体构建的主轴线空间;高层群之间通过楔形绿地形成空间分隔与缓冲。
2、通过沿灵江路和新安江路所形成的风格协调的的建筑塔楼形成韵律界面,群房有统一的退界形成连续界面,界定主轴线空间,其中钱江路东南高层建筑临街并直接落地,形成挺拔的视觉感受;而钱江路西北侧高层建筑适当后退,使市民中心的形象更为突出。
3、结合轨道交通站场使地下空间向周边地块延伸,并通过地下、地面与临街裙房的二层以上空间处理形成完整的商业立体开发系统。主要的商业零售空间设置在与轨道交通站场垂直的区内支路两侧和环境优美、宁静的楔形绿地周围,尽量避免对城市主交通流向的干扰,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空间。
4、步行系统与商业零售、绿化开敞空间系统结合设置,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城市空间的同时,也为土地开发商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5、区域内绿化空间主要功能是提供游乐和休闲的场所,在密集度高的建筑群中起到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根据其位置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环境特色:滨江绿带与高架城市阳台结合,既为人们提供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又成为整个核心区的沿江绿色基座;楔形绿地则是高层建筑群之间的主要缓冲空间,将滨江绿带引入城市内部;而主轴线空间内通过建筑、广场、绿化空间的结合多层次立体化的处理,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
6、增强地区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并主要由轨道交通与常规地面公交结合,共同承担大量人流的疏散。为地区提供充足的停车空间。
7、充分考虑各街道景观和钱塘江天际线,沿富春江路形成硬质街道景观,整合高层建筑与标志性建筑的关系。既要考虑现状高层建筑周围地块与之组合关系,又要强调整个核心区城市空间的整体性。
8、充分利用城市地标的标志性作用,以市民中心为核心空间,向四周辐射组织若干条视线通廊,它们或为建筑围合形成的硬质景观通廊、或为绿化为主构成的街道通廊,或以标志性建筑作为视线的另一个焦点,从而丰富城市空间。
二、功能结构
以城市主轴线、富春江路发展次轴线和两条楔入城市的绿带为纽带和分隔,形成由六个中心、两个居住社区、两个混合功能发展区、两条旅游服务走廊、三条金融商贸走廊和两条购物走廊构成的功能框架,具体来说:
六中心:规划将在钱江新城核心区范围内构筑六大类中心,它们既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建筑围合性,又通过道路、绿化相互联系在一起。
行政中心――市民中心
文化中心――杭州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与地下的波浪文化城构成
开放性休闲活动中心――中央公园和两块楔形绿地
商业中心――与轨道交通站场结合设置的奉化江主中心和新安江副中心
一个会展中心和四个办公商务中心。
居住社区:即位于中央公园两侧的观音塘社区和采荷社区;
混合功能发展区:核心区周边的沿清江路和庆春东路、钱江路局部地区强调功能的混合性,由商务办公、酒店式公寓、宾馆、裙房商业等多种功能构成。
旅游服务走廊:即在主轴线两侧沿钱塘江边结合高架城市阳台设置的宾馆、酒店式公寓带,与滨江绿带、休闲服务设施一起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空间区域;
金融商务走廊:沿富春江路、新安江路和灵江路形成三条以金融、证券、高档商务办公、知名企业总部构成的金融商务带,它们处于核心区的显要位置,将成为体现新中心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群。
购物走廊:结合地下空间规划中的新安江中心和奉化江中心,在地面利用区内支路形成两个购物商业步行街。

奖励      

  • 奖励于 2008-12-10 20:01:26

 发表于2006-03-17   |  只看该作者      

23

三、功能布局
1、主轴线区内保留原控规中明确的布局结构不变,在现状杭州大剧院对面地块布置一50-60米高的国际会议中心,建筑形态为与剧院建筑协调设计成一半球体,寓意“日月同辉”,衬托着杭州未来的行政管理中心――由6幢100米高层围合的市民中心,打破了常规的严肃、稳重、庄严的建筑布局,形成与杭州城市特色相符合的均衡而不失自由,稳重而不失灵活的环境空间。
2、中央公园内建筑组合灵活而赋予韵律感,并尽量靠近城市主干道布置,中部留出大面积由绿化和自然水面形成的开敞空间,将人的视线引向市民中心。建筑功能以办公为主,下部通过建筑灰空间的处理,增加休闲、商业服务、文化活动内容,使建筑内外环境融为一体。
3、主轴线两侧区域均以楔型绿地为界分为西南、东北两部分。总体上说,靠近新安江路和灵江路的区块功能比较单一,地铁站场附近建筑的裙房及地下部分考虑与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衔接并利用人流量大的优势设置一些商业零售、中高档餐饮业等公共活动空间,塔楼部分以金融、证券大厦、企业总部办公楼、高档商务楼为主;西南部分功能相对混合,宾馆、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商业服务设施等各功能均有设置,立足于为小型企业和SOHO一族提供办公场所。
4、富春江路西北侧直临道路,沿线设置金融、证券、企业总部的办公大楼为主,建筑内部功能单一,以利于创造高雅而有气势的中心区形象;富春江路东南侧地块与新塘河相临,通过若干个下沉广场与地下的富春江购物走廊连接,赋予了沿河地带更多的活力和人流活动机会,因此设计建议沿河地块裙房部分应具有丰富的商业业态,塔楼部分以办公、写字楼为主。
5、沿钱塘江的几个地块在主轴线两侧和城市阳台两侧或与城市阳台结合设置的建筑以四星级以上的宾馆为主,兼容酒店式公寓,以利于城市阳台等地区的公共开放性,其他地区可以安排酒店式公寓。建筑裙房部分的处理充分考虑了与高架城市阳台、楔型绿地的衔接和空间穿插渗透,形成完整连续的城市空间。
6、会展中心区块由两个地块组成,其中沿庆春东路地块交通条件优越,周边均为主要城市道路,便于交通疏散,因此设计考虑安排了一个大型主展馆和四个小型的副展馆,同时为减少会展集中的车流、人流对城市交通造成干扰,将主要的车行入口、停车场和室外展览场地设置在奉化江路沿线,并以主展馆为对景在配套区块内形成半封闭的小绿化广场,将两个地块在空间上组织成为一个整体。此外,配套区块内划分为七个小地块,分别安排有金融、商务办公、宾馆、会议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等功能,各建筑围绕绿化广场布局,成为开敞空间的限定界面。

奖励      

  • 奖励于 2008-12-10 20:01:26

 发表于2006-03-17   |  只看该作者      

24

四、道路交通
1、道路分类:
快速路:秋涛路、清江路
主干路:庆春东路、钱江路、新塘路、新安江路、灵江路
次干路:富春江路、之江路、曹娥江路、奉化江路(暂定)、椒江路
支 路:红线宽度20―26米
区内支路:车行道宽度7-9米,具体来说:
本次规划确定的区内支路划入地块,考虑到提高整体环境的需要,大部分支路将采用与建筑色彩、风格相协调的路面铺装材料和铺装色彩,因此设计中只考虑的机动车道的宽度,而人行道将结合建筑后退部分统一设计。规划确定:
沿新塘河设置连通的宽度7米的道路;
沿主干道和快速路边50米宽的绿带内侧设置宽度9米的辅道;
双向通行的机动车道宽度要求在9米以上;
中央设隔离带的区内支路,其两侧机动车道的宽度要求达到6米以上。
2、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
(1)轨道交通
目前,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还处于调整阶段,尚有许多不定因素,但对经过钱江新城核心区的线路已经过多次讨论,本次规划仍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线路和站场位置考虑与周边地上、地下空间的关系。同时,为加强轨道交通站与城市主轴线市民中心、波浪文化城的关系,本设计中将原位于新安江路单侧的新安江路站移至道路交叉口处。
(2)公交站场
结合规划轨道交通站的位置及地块的用地性质,在富春江路与奉化江路交叉口的东南角设置公交中心站,约11936平方米,在富春江路与新安江路交叉口的西南楔形绿地内设置公交首末站,约5300平方米,方便轨道交通与公交的换乘。
考虑到该两处公交站均位于楔形绿地内,和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及对景处,地面露天的公交站场对城市景观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破坏了楔形绿地的整体性,因此本设计要求两公交站场应与绿地统一规划设计,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设置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场。同时,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规划建议允许在尽量减少地面设施的前提下结合公交枢纽设置地下或半地下的商业服务设施,考虑到该因素,本设计将该两处市政设施用地在原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范围扩大。
3、停车、卸货区与交通出入口方位
所有配建停车位均根据规范要求设于区内建筑的地下车库内及建筑围合内部绿化的地下部分;根据控规,本设计范围内共有6处独立设置的社会停车场,它们或利用高架平台下部空间,或与周边建筑、城市绿地结合设置。结合地下空间概念规划,设计建议高层建筑均设置3-4层的地下空间,用于停车库、货车装卸和商业用途等。
规划要求尽量使用区块内的通道作为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以保持临主要街路建筑立面的完整性并减少对其他通过性车辆的交通干扰。
公共停车――除社会停车场外,建筑本身配建的地下车库不但为雇员开放,还可通过有偿使用的方式向一般公众开放,(如白天向雇员开放,夜间和周末向区内居民、游客开放等)以提高车库的利用率。出入口均采用“右进右出”方式。 大型旅游停车――钱江新城核心区内对旅游业的吸引主要来自观钱塘江潮汐、购物、展览几方面,因此滨江地区、主轴线空间和商业街区成为主要的吸引点。针对这种特性,规划建议在高架平台下部和新塘路西侧的社会停车场用地内安排大型旅游的停车位。
临时停车区――各区块内均应设置满足规范要求的地面临时停车位,具体位置应考虑出入方便并避免对主要城市交通造成干扰,因此本规划考虑设在城市次干道、支路两侧的开发地块内。
卸货与服务区――区内建筑的卸货与服务区应设于地下,由区块内通路出入。卸货区的面积与建筑的使用面积有关。根据多伦多市的标准,办公楼的平均卸货面积为每货车位35平方米,小型建筑的总卸货区约为其总建筑面积的5%左右,大型建筑的卸货区面积可少于总建筑面积的1%。商业设施每货车位面积平均约为40平方米,总的卸货区平均面积约占总建筑面积的8%左右。地面设置的临时卸货停车区域应注意与主要人流出入口的避让,设在车流和人流量小的区段内。

奖励      

  • 奖励于 2008-12-10 20:01:26

 发表于2006-03-17   |  只看该作者      

25

五、商业与步行系统
1、商业设施
核心区块步行系统的建立与商业形态构成、绿化开敞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概念,设计中在确定商业发展地段的位置时也综合考虑了周边的环境条件,因此提出沿新塘河、沿楔型绿地设置停留性强的商业功能,如咖啡馆、酒吧、各种餐厅等,而在区块内部通过建筑群体组合形成内向型的步行商业街区,设置服装零售、高档精品店等功能。
总体来看,整个核心区的商业街区结合地下空间形成了“一横两纵”的构成形态,即沿富春江路地下在两个轨道交通枢纽站之间设置横向的购物走廊,将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点布置的两个纵向商业街区联系起来,同时通过几个下沉广场的设置使地上与地下空间联系起来,将商业活动串联起来。纵向上,在综合考虑商业集聚性、与航海路商业衔接、与周边建筑功能关系的情况下,建议核心区形成奉化江路北地块的商业为主,新安江路与曹娥江路之间商业为辅的布局形态,同时构筑立体层次的步行系统。
(1)地下步行商业――主要布置在地下一层,通过富春江购物走廊将奉化江中心和新安江中心一主一次两个商业区域与中部的波浪文化城联系起来(具体参见地下空间概念规划)。
(2)地面层商业设施:结合地下商业设施,形成两大区块、两条步行商业街,三条休闲商业带,零售店面沿城市和区内支路线状分布的特征:
两大区块:即在地下奉化江中心和新安江中心的地面部分形成两个主要的商业区,其中奉化江中心将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新安江中心以高档精品主题店、旗舰店为主;
两条步行商业街:分别位于奉化江中心内和原航海路位置,可考虑为不完全步行商业街模式;
三条休闲商业带:在新塘河、两个楔形绿带沿线形成;
零售商业:主要为核心区内的工作人员、外来游客、公寓服务的商业设施,沿着区内的大小支路分布。
在商业设施的垂直分布上:
街道平面层的商业设施――是直接通向街道的商业设施,这种商业设施在裙房的四周(沿城市主干道的除外)均可设置,只是根据环境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商业功能。
建筑首层以上的商业设施――分两种情况,其一为出入口设在建筑地面层,如餐厅、咖啡厅等,建议布置在沿河、沿绿化开敞空间等外环境好的地段;其二为直接开向各层的商业零售店面,基本位于步行商业街的两侧,通过建筑间的天桥连通。
2、步行系统
以城市主轴线为步行主区域,以楔形绿地和滨江地区作为步行次区域,并在三个高架城市阳台处交汇;
沿新塘河和规划四号路、九号路形成以市民中心为对景的休闲散步道;
形成两个主要的步行商业街;
通过建筑的围合形成若干个半开敞公共活动空间节点。

奖励      

  • 奖励于 2008-12-10 20:01:26

 发表于2006-03-17   |  只看该作者      

26

六、绿化开敞空间
设计区域内的绿化开敞空间系统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滨江绿带与高架“城市阳台”
从滨江地区的总体环境来看,绿带与“城市阳台”只是其组成部分之一,还应把周边建筑、道路与广场共同纳入到整个滨江环境空间之中。而滨江绿带的性质和功能也是由周边建筑的性质所决定。设计考虑核心区段的滨江空间与沿江其他地段相比应该拥有鲜明的个性,这不仅体现在三个高架阳台形成了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还表现在绿化配置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季相景观,建筑、楔型绿地与城市阳台的空间组合、竖向关系。
规划认为核心区段的滨江绿化应该体现郁郁葱葱、疏密结合的布置原则。即主轴线两侧绿化种植多而浓密,与建筑结合的高架阳台疏密适中,成为市民纳凉、休憩与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各种活动设施散布于树林间;与之相对比,在主轴线处空间豁然开朗,视线完全打开,在以硬质景观构成的空间环境中为市民提供观赏江景和杭州城市中心形象的舞台。一条散步大道沿江设置,局部或向内蜿蜒,或空间放大与广场连为一体,将各功能空间串联起来。
2、市民广场
作为杭州连接西湖与钱塘江“ 城市轴线”的结束点,该广场形成了以100米高的市民中心为主体,以“日月同辉”建筑为辅,绿化与铺地、广场、水体穿插渗透的开敞空间。由于广场内建筑建成后必将吸引大量的人流,加上轨道交通站及附近办公、外来办事人员的穿梭来往,使这里将成为核心区人流最密集的地区。因此设计强调广场在与钱塘江垂直的主轴线空间方向上以铺地、草坪为主,通过水体和列植的树木将人流引向江边;在与主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建筑之间可通过树木的密植改善广场生态小气候,增加绿化遮荫空间。
3、中央公园
从景观上看,是观赏现代化杭州城市中心的主要开敞空间,也是市民中心西北部的重要开敞空间;从使用上分析,这里白天将成为上班族休息、交往的重要场所,清晨和夜晚又将是周边居民生活休闲、散步的重要场所,因此其绿化设计应更多的体现对人的关怀,同时兼顾不同视点了望新城风貌的景观要求,形成以两侧密林与建筑结合限定中部开敞大气的绿化空间的布局形态。这种处理手法使两侧围绕建筑内的各种商业、休闲设施所进行的活动更加安静和相对独立,中部通过水面与疏林草坪构成的活动空间更加开阔,满足了不同的人流活动要求,同时在景观上形成了建筑在花园中的感觉而不致过于突兀。
4、楔型绿地
是改善高层林立的建筑群内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地区,在嵌入城市内部的绿地内,将通过大量绿化、自然起伏的地形以及水面形成供人们漫步、交往的活动空间。设计中利用现状条件将新塘河水体引入绿地,水面周围环境适当开敞,大部分草坪、游步道和休憩设施沿线布置,其外围以茂密的树林界定空间并自然为休憩的人们提供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此外,设计考虑整个绿地地形起伏变化呈西北向东南逐渐抬高的趋势,最终通过天桥与滨江高架阳台自然连通,保证步行系统不受之江路交通的干扰。
5、滨河绿带
考虑到与周边建筑环境的相互借景,新塘河滨河地带的设计中更加强调人的活动和对道路噪声的遮挡,因此靠道路侧以乔木、灌木结合的绿地为主,中间穿插少量的游步道;而靠建筑一侧以铺地、草坪为主,辅以孤植或丛植的景观树种,沿河岸设计亲水河埠头和下沉式广场,丰富空间层次,并有利于将轨道交通人流和地下商业走廊人流自然引向地面。
6、街道绿化
街道绿化是整个核心区的基本绿化,为体现核心区道路景观特色,设计考虑主干道尽量设计为双排行道树,次干道及支路通过单排行道树与各季节花坛组合体现不同的风格。
本设计重点在与灵江路和新安江路垂直的两条支路上以市民中心为对景形成以休闲散步为主的生活性林荫道,强化地区形象,同时缓解高层建筑林立造成对街道空间的压抑感。

奖励      

  • 奖励于 2008-12-10 20:01:26

bear1234

山东  | 建筑设计

7 关注

16 粉丝

538 发帖

301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