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

发表于2019-07-25     1198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1081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

 题 记 
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中国建设设计行业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建筑师的城市设计(暨北京世园会建筑与景观设计)学术论坛”中,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兼总建筑师刘刚,发表了《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的主题演讲,以城市设计研究中心近年来积累的实践项目为例,从公共性的置入、公共性的再生、公共性的平衡、公共性的管控四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将城市设计作为研究城市综合性问题的技术手段,如何让城市设计成为探讨公共性议题的平台。 
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是资源聚集、生活交融的场所,更是公共意识的孕育发扬之地。城市设计聚焦城市空间、建筑和环境,不只在于物质空间的营造,更在于构建民众融入城市生活的平台,公众参与城市发展的通道。
成都的老城区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与生活故事,我们以四个典型案例来解读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性维度。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
▲ 城市设计公共性维度的四个角度
 
一、公共性的置入-以猛追湾片区为例

猛追湾是成都典型的生活型片区:开放的街区、多层的苏式建筑与老旧住宅以及散布于街头巷尾的生活场景。随着城市发展,这个区域将面临高强度的更新改造,如何在再开发过程中保留住承载生活和记忆的街巷与公共空间是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3
▲ 猛追湾现状照片
城市设计从三方面来应对这一问题:
1.延续肌理,打通内巷
设计通过清理现状街区的内巷空间,研究不同功能用地上,建筑体块与街廓尺度的关系,来确定整个街区适宜的地块大小,形成延续现有内巷肌理的密路网小街区。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4
▲ 延续场地肌理的密路网小街区
2.开放式街区
街区外围是承担着交通、商业、游乐功能的城市主次干道,而内部打通的内巷则是公众生活的场所。舒适安全的林荫街巷均延续原有7米的车行道,两侧拓宽部分则作为人行空间,承载丰富的街道生活场景。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5
▲ 延续街道生活的开放街区
3.尺度宜人的口袋公园
依托片区紧邻的锦江与成华公园,结合林荫街巷,将公共空间以口袋公园的形式一层层深入街区,形成连续而体系化的空间系统。通过反复研究以确定分布于不同街角位置的口袋公园尺度,这样亲切精巧的口袋公园一方面满足150米微距步行可达;另一方面也与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布局,便于邻里共享。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6
▲ 口袋公园尺度研究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7
▲ 步行可达并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口袋公园
猛追湾片区城市设计以简单、细腻又便于落地的公共空间置入来保障城市更新中的公共性,并通过控规优化与设计导则来实现管控。

二、公共性的再生-以中车成都机车车辆厂为例

中车车辆厂是成都一处典型的工业遗产大院,有着众多历史建筑与大院生活记忆,如何实现工业遗产与城市生活的融合,并催生持续的活力,是机车厂改造更新面临的核心命题。有别于工业遗产的纯商业化改造,设计以“工业遗产与居民公共生活紧密结合”的理念响应这一命题。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8
▲ 机车厂现状鸟瞰照片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9
▲ 机车厂现状建筑、环境、设施照片
在城市设计中,工业遗产与城市公共生活的结合围绕公共交通、公共服务与公共活动三个要素展开:
1.工业遗产与公共交通结合
■ 地铁站点延续工业记忆
设计将机车厂历史最悠久的联合厂房与新建地铁站点结合,依托中车参与轨道交通建设的优势,打造集交通集散、社区服务、文化展示与特色商业于一体的工业遗产地铁站--中车站。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0
▲ 改造后的工业遗产地铁站-中车站
在中车站内,社区综合市场以大尺度厂房为空间载体,形成兼具文化与生活气息的创意市集,并通过地下商街与地铁站厅无缝连接,200米长空中步道串联南北两侧的车站博物馆、工业体验馆与初创企业孵化中心,形成以工业遗产为载体、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TOD空间体系。在中车站东侧,保留轨道、特色车厢与大型景观乔木,改造为中车站前区广场,与历史建筑共同构成具有中车文化基因的最美地铁站。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1
▲ 中车站地下空间设计
■ 依托工业遗产形成“一站两路”慢行系统
城市设计完整保留一条1.5公里长、横跨厂区的铁路轨道,改造为连接中车站与社区的创意铁轨步道。同时,保留一条承载机车厂人集体记忆的林荫回家路,改造为连接中车站与成都理工大学的林荫大学路。以“一站两路”为骨架的开放空间体系,不仅构建出连续贯通的区域慢行系统,也进一步促进了工业遗产与城市的开放交融。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2
▲ 1.5公里创意铁轨步道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3
▲ 1.5公里林荫大学路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4
▲ “一站两路”慢行系统
2. 工业遗产与公共服务结合
■ 特色公共服务设施
沿“一站两路”保留的10栋历史建筑,在满足成都公共服务圈要求的基础上,置入社区功能,改造为社区服务中心、室内运动场馆、幼儿园、体育场等服务设施,将消极的工业厂房转变为全民共享的公共设施。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5
▲ 特色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 开放的机车博物馆--时光火车游线
利用保留的铁路轨道,将具有代表性的车厢或火车头改造为铁轨上的小型机车博物馆,结合博物馆设置书吧、咖啡厅等服务设施,形成以中国机车历史时间线为主题的全景体验式开放游线。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6
▲ 利用铁轨步道与工业设施改造的时光火车游线
3. 工业遗产与公共活动结合
文保建筑厂部大楼及周边环境在城市设计中得以保留,并结合特色工业设施打造成为社区主题运动公园。结合厂区原职工培训中心,设立大学路创智艺术段,开展“文化讲堂”、“创客空间”等活动,为社区与周边大学提供互动交流的开放纽带。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7
▲ 结合工业设施打造的社区主题运动公园
通过工业遗产与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公共活动的结合,城市设计建立起工业遗产与城市公共生活间更加积极开放的连接关系,塑造出具有持续活力与独特魅力的城市单元。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8
▲ 工业遗产与城市公共生活结合的空间框架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19
▲ 机车厂改造后实景照片(部分改造建筑和景观由崔恺院士团队设计)
 
三、公共性的平衡-以星桥电影院为例

星桥电影院项目位于成都的标志性地段--九眼桥片区,区域汇聚了合江亭、安顺廊桥、水井坊、酒吧街等众多知名旅游点。随着星桥电影院的搬迁,这里将建设一栋标志性的高层建筑--星桥中心。但当我们把研究范围扩大,就会看到问题所在:由于车行交通的阻隔,整个区域的人行交通被打断,呈现碎片化状态,无法建立起区域完整而独特的城市印象。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0
▲星桥电影院现状周边情况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1
▲ 现状交通情况与问题
基于此,我们重点关注如何在实现地块开发的同时,兼顾片区整体性的考量。设计以跨越城市干道及锦江的弧形天桥整合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设施,并将星桥中心底层空间整体架空,使其通过天桥与地面人行步道、锦江绿道以及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链接为一个整体。同时,弧形天桥作为空中艺术展廊,串接周边的商务办公、文创中心、酒吧街以及高端住区,综合提升区域产业功能。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2
▲ 以弧形天桥链接周边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功能
以轻巧易实施的天桥链接九眼桥区域所有有价值的资源,既建立起标志性的空间场所提示,又提供了一处未来城市生活与故事的发生地,有效实现了公共利益与开发诉求的平衡。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3
▲ 星桥电影院效果图
 
四、公共性的管控-以少城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少城位于成都天府广场西侧,与皇城、大城共同构成城市核心区。有着本土生活氛围和时尚休闲气息的少城被誉为“最成都”的区域。
作为古蜀成都建城的起始之一,少城的价值在于:
1.少城的历史是连续的
现存的少城格局是各个历史时期城市建设的逐渐叠加:清代的兵丁胡同转变为民国的开放街巷,并叠加上20世纪末的沿街居民楼与底层开放商业。这样逐次叠加的建设,相比大规模的拆建,其更替强度很低而不足以影响街道格局,从而使少城的独特结构得以保存与延续,形成现今最富成都韵味与少城魅力的街道空间与生活。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4
▲ 少城的历史发展是连续的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5
▲ 保存并延续至今的少城街巷格局
2.多样的生活场景和自发业态
通过对少城街巷格局、建筑组合、空间尺度的反复研究,我们发现触发少城多样化生活与业态的关键是少城的街巷格局,其特征为:众多东西向长达400米的平行街道,在避免车行交通干扰的同时,又保持了连续的商业氛围;平行街道之间间距仅40米,以小巷串接实现良好的交流与互动。这样匀质的分布式街区引发了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和自发性,经过长年的发展孕育出不同的生活场景与功能业态。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6
▲ 少城多样的生活场景与自发业态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7
▲ 分布式街区是少城活力的来源
原住民自发形成的小店让平凡的街道颇具吸引力,这种自下而上的更新力量比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和刻意的开发更具有成都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基于此,我们与规划管理部门达成共识:借助居民自身的动力推进街区循序渐进的更新;同时,规划不再强调设计而更多地关注长效管理条例的尺度。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8
▲ 将居民共建机制纳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29
▲ 划定公共与私有区域以便制定管控规则
对少城的研究与设计始于2012年,至今我们还在进行少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社区规划。通过持续的研究,将居民共建机制纳入到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以划定公共区域与私有区域来制定管控规则,以居民参与街区更新来保障少城的公共性。
建筑匠人|刘刚:城市设计的公共性维度_30
▲ 少城有机更新照片对比
在以上生动的实践案例中,公共性的置入探讨了城市设计手法;公共性的再生讨论了我们如何看待城市遗产的价值观;公共性的平衡是关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兼顾公众利益与开发诉求;而公共性的管控则是站在公共利益与管理者的立场,探讨如何把握尺度,建立城市管理的尺子。
城市设计作为应对这些课题和挑战的公共策略,其本身的价值不仅在于物质空间的构型,更重要的是物质载体背后推动城市迈向公共性的内在动力和价值观。从普通居民到开发商到政府管理部门,从空间设计到历史文化呈现到经济开发,当每一个参与者的意见得以表达,当每一种诉求得到充分考量与尊重,城市设计才开始显现其最重要的意义。

城市设计团队: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城市设计研究中心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9-07-25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10

2

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是资源聚集、生活交融的场所,更是公共意识的孕育发扬之地。城市设计聚焦城市空间、建筑和环境,不只在于物质空间的营造,更在于构建民众融入城市生活的平台,公众参与城市发展的通道。

何处买醉

  | 建筑设计

3 关注

23 粉丝

0 发帖

3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